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画唐朝发展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画唐朝发展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国画的起源及发展的研究方法?
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深受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影响。关于国画起源及发展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文献研究:通过研究古代文献,如史书、文集、诗词等,了解国画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古代文人对绘画的描述和评论,以及国画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发展情况。
2. 考古学研究:通过考古学的方法,研究古代绘画器物的出土情况,如绘画残片、绘画器皿等,以揭示早期国画的风格、技法和题材。
3. 艺术史研究: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国画艺术作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类,分析艺术家的风格、技法和表现手法,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
4. 理论研究:通过对国画的理论和创作方法的研究,如绘画手册、艺术理论著作等,来了解国画的创作规律和审美观点。
5. 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中国传统绘画与其他文化绘画的异同,寻找共性和特殊性,探讨国画的独特之处和与其他文化的互动关系。
以上方法可以结合运用,通过多方位的研究来掌握国画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规律,以及影响国画发展的社会、文化和艺术因素。
中国画的起源,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如果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和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
中国画简称“国画”,原来是泛指中国绘画,是为了区别于明末传入中国的西画而出现的概念。解放前称中国画为“国画”、称中医为“国医”、称中国武术为“国术”、称京剧为“国剧”、称广东音乐为“国乐”,这些冠以“国”字的名称解放之后都已改掉,唯有中国画仍保留“国画”的名称(50年代曾一度改称“彩墨画”)。
中国人物画字魏晋南北朝开始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体系,以顾恺之、陆探微为代表的“细密精致而续丽”的画风。造型准确精细,色彩鲜艳富丽,称之为“密体”;以张僧繇为代表的的简练概括的画风,人物造型简练,赋彩单纯“迹简意淡而雅正”称之为“疏体”。唐代吴道子突破了当时工细密描、重彩积染的一般画风,创造了水墨淡彩及白描的新形式,吴道子作画时“落笔生风”,在用线上,追求遒劲雄壮,飞扬流动的美感,即所谓“吴带当风”,在用色上,“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绩素”即所谓“吴装”。
唐代最出名的国画是哪几幅?
《天王送子图》,《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阎立本(601—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唐代杰出画家。
出身贵族,乃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存世作品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吴道子,生猝年不详,字道子,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代杰出画家,画史尊称“吴圣”,被后世尊称为“画圣”。存世作品有《天王送子图》 、《孔子行教像》、《八十七神仙卷》等。步辇图是不是中国画?
当然是,步辇图为唐代人物画,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画唐朝发展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画唐朝发展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