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禅宗发展历史简介概括,明朝禅宗发展历史简介概括50字

kodinid 2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禅宗发展历史简介概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禅宗发展历史简介概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少林寺起源于什么时候?
  2. 一禅寺是哪里?

少林寺起源于什么时候?

关于这个问题,少林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495年左右当时北魏朝廷为了抵御外族侵袭,派遣了一位名叫达摩的印度僧人来中国传教。

达摩在河南省嵩山中的少林寺创立了禅宗,并将印度的武术和瑜伽术融入其中,形成了少林寺独特的武术文化。因此,少林寺被认为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

明朝禅宗发展历史简介概括,明朝禅宗发展历史简介概括50字-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拓跋宏为安顿来朝传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颁布新的宗教政策以来,随着国家开放政策和全球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少林寺继承和发扬自己独特的优良传统,先后恢复禅堂,每年举行精进禅七。收集整理古籍善本,少林寺藏经阁已被国家列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并整理出版《中国佛教医药全书》、《中华武藏》等多部著作。

创自北魏

明朝禅宗发展历史简介概括,明朝禅宗发展历史简介概括50字-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南北朝时期,少林寺的开山祖,是印度沙门跋 陀。公元495年,跋陀从古印度跋涉到中国传教,得到虔信佛学的北魏孝文帝的器重。

  因为跋陀喜欢隐居于幽 静之处,孝文帝就派人在少宝山之阴 的幽谷茂林中,修建了这座寺院。“少 林者,少宝之林也”,因而取名少林寺。

  527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经 过三年海上漂泊,到少林寺落迹,广 集信徒,传授禅宗,使少林寺僧徒云 集,名重一时。

明朝禅宗发展历史简介概括,明朝禅宗发展历史简介概括50字-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隋唐时期,少林寺拥 有田地14000多亩,楼台殿阁5000多间,僧众达2000多人,号称“天下第 一名刹”。少林寺主体建筑为7进,由 山门经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室、达摩亭到千佛殿,面积约3 万平方米。少林寺不仅古刹有名,更以武术著称。

天下第一名刹指的是少林寺。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当时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安顿来朝传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在现在的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建立起了少林寺。

一禅寺是哪里?

一禅寺位于苍山圣应峰南麓,地处大理古城和下关之间,背靠苍山,面对洱海,有“苍洱驰名第一山”之誉。

一禅寺旧称荡山寺,据《荡山志略》记载:“点苍山荡山寺始建于汉,重建于唐”。明代白族学者李元阳于万历九年(1581年)撰《重建感通寺记》记载:“大理城南十里,西入山谷有寺曰感通,唐初李成眉贤者所建。”“感通”的含义,李元旭诠译为:“况天下之物……不得其理不能感……感而遂通”。

洪武年间,感通寺共建盖寺庵36院。但是到了明末,寺庵损毁极重,现遗存一寺一庵(大云堂和寂照堂)。寺内保留着七块碑刻,记述了寺庵的兴衰。现存庙宇多为清光绪后陆续重建,寺庵下移至今址。千年沧桑的感通寺,于1981年以来逐渐得以修复。

一禅寺是位于河南登封少林寺西北约一公里,五乳峰下的小山丘上。二祖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境内司空山上。三祖寺又名三谷寺,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城西北9公里处的谷口凤形山上。四祖寺,古称幽居寺,原名正觉寺,又名双峰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城西北15公里的西山之中。禅宗寺寺供奉,所以有专门的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禅宗发展历史简介概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禅宗发展历史简介概括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少林寺 禅宗 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