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皇权和文官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皇权和文官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崇祯皇帝时文官集团的势力到底有多大?
崇祯帝十分信任文官和身边的太监,对各地的封疆大吏很不放心。诸如卢象升,袁崇焕,都没有受到他的真正信任。与此相应,一批以洪承畴为代表的文官出身官员,却成为了崇祯眼中大明江山的基石和顶梁柱,并且从中央到地方给予所谓的“文官集团”极大地支持,这一集团的势力从财力、政治上都达到了无法比拟的程度。不可否认,辽西兵对袁崇焕的极度推崇和效忠是文官集团势力之外的。
黄仁宇对明代文官集团的评价?
黄仁宇认为,明代文官集团是一群自我封闭、保守和僵化的官僚集团,他们在政治上往往会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政策变革的能力都十分有限。他们的主要关注点是自己的官位和名誉,而不是治理国家和造福百姓。总体来说,黄仁宇认为明代文官集团的贡献是有限的,甚至可能是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黄仁宇对明代文官集团的主要评价如下:
文官集团从明朝开国到万历年间,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稳固的模式,具有“阴”和 “阳”的双重性格。
文官集团的这套运行机制在维持国家基本平衡时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从 其消极的意义来说,这套机制趋于僵化使国家在面对国内外变局时不能做出及时的应对。
文官集团之所以形成“阳”和“阴”的双重性格,根源在于经济和思想。
黄仁宇认为,明代文官集团是一个庞大的精英阶层,他们代表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最高层次,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和局限性,比如政治上的***和僵化、思维上的顽固和狭隘。然而,尽管有这些问题,黄仁宇仍然认为,尽管有一些弊端和局限性,但明代文官集团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推动中国历史的进步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明朝文官集团是怎么制衡甚至威胁皇帝的?
向敬之
与其说是文官集团,不如说是文官团伙。
题中所谓的文官集团,不是指以内阁大学士结纳亲信、自成集团的派系,而是指明朝中后期擅权乱政危害国家而沆瀣一气的大学士文官体系。
明朝的大学士,是皇帝的辅臣,但品级不高,然而随着皇帝的信任、倚重以及文官自身的经营,这些被安排在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四殿和文渊阁、东阁两阁工作的皇帝秘书们,虽然只有五品官阶,但一旦兼了六部尚书,或做了经筵讲官、加了师傅保之类虚衔,那么就非同一般了。
明朝大学士的官衔,多以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尚书为本官,大学士为***。如著名的张居正,最初在隆庆元年以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虽然大学士只换了阁名,这是***,而本官则是吏部左侍郎改为了礼部尚书,官阶进了一级,班次上前一步。
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后,一切军政要务皆由皇帝独裁。皇帝建置大学士做顾问,每遇大事情,皇帝专赴诸殿阁和大学士们商量,小事情则有大学士在条子上写好送呈皇上审批。然而时间久了,后来的皇帝常年累月地不去内阁,像嘉靖皇帝、万历皇帝,在位都是几十年,但有二十多年不上朝,一切奏章、政务、军机,都由大学士们票拟,即用一张小条子拟具意见,送皇帝斟酌。
票拟本章,始于明朝正统年间,是内阁文官协助皇帝处理国家事务的基本形式,也是其权力之所在。《明史·职官一》记载:大学士“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
如果皇帝不批红,该由亲信太监批,那么朝廷也就越来越乱。
电视剧《江山风雨情》崇祯剧照
太监专权乱政,内阁专权亦乱政。崇祯初年惩治阉党案后,此消彼长的内阁首辅揽权擅政,越发制约甚至威胁到皇帝的绝对权威。李自成进入山西后,有大臣建议崇祯南迁,就是因为以首辅大学士陈演为首的文官们不答应,结果一拖再拖、一败再败。李自成打到京师城下,向崇祯帝提出和谈,索银一百万两和让他在西北自立成王,但因继任首辅大学士魏德藻的不同意,造成明朝灭亡不可逆转的命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皇权和文官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皇权和文官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