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安陆山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朝安陆山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安禄山的详细资料?
安禄山(703年-757年),唐朝末年著名叛乱军阀之一,曾自称为“大燕皇帝”,建立了燕国政权,并与唐朝展开了长达八年的战争。以下是安禄山的详细资料:
出生和早年经历:
安禄山出生于703年,出生地点不详。他的父亲安贵,是一名鲜卑族人,曾经在唐朝为官。安禄山小时候聪明好学,精通多种文学和武艺。后来他在唐朝官府做了几年小官,因为表现出色而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
反叛起义:
755年,安禄山被唐玄宗任命为河东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省级军区司令员),掌握了大批军队和地方权力。不久之后,他开始有了反叛的念头。据说,他当时受到了唐玄宗宠幸宦官杨国忠的排挤,于是决定起兵反抗唐朝。
安禄山发动叛乱后,很快就攻占了多个城池,建立了自己的燕国***。他自称为“大燕皇帝”,并且封自己的儿子为“安庆王”,意图。此举激怒了唐朝皇帝唐玄宗,他亲自率领军队前往平叛。
安禄山建立什么朝代?
安禄山(703年1月22日—757年1月29日),本姓康,字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粟特族。唐朝时期藩镇、叛臣。
安禄山出身西域康国,其父早逝。其母阿史德氏,改嫁于右羽林大将军安波注之兄安延偃,从此改为安姓,精通九蕃语言。开元初年,逃离突厥,成为幽州(范阳)都督张守珪的部将和义子。骁勇善战,屡建功勋,迁平卢军兵马使、营州都督。天宝年间,安禄山经义父张守珪举荐,受唐朝当局信任,从此平步青云,兼任平卢、范阳(幽州)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受封东平郡王,镇抚东北地区。天宝十四载(755年),以诛杀宰相杨国忠为名,悍然发动安史之乱。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两京。建立伪燕***,年号圣武。晚年失明,宠爱幼子,引发晋王安庆绪不满。
至德二年(757年),为嫡次子安庆绪指使宦官李猪儿所害,谥号为剌。史思明杀死安庆绪后,成为大燕皇帝,追谥光烈皇帝。
安禄山是哪个朝代的人?
安禄山 唐朝(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相传,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祷扎荦山(突厥尊扎荦山为战斗之神),遂于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应生子,故名扎荦山。
安禄山之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初年,其族破落离散,他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注子安思顺、安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并建立燕***,年号圣武。
安禄山长得痴肥,眼盲后,长期靠心腹小宦官为其穿衣。因其宠爱幼子,二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命令安禄山宠幸的宦官李猪儿在替他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安方势力开始走下坡路。
唐代的安禄山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农民造反或者诸侯争霸,都是在乱世末世。安禄山则是一个在太平盛世也敢造反的人!
农民造反的原因,大都是或者捐税劳役太重,或者自然灾害频发生活无着。活不下去了,只能起来造反。或许造反后,生活会有所改变。诸侯争霸常常也都是在天下大乱的时候,这时候诸侯们打着或者匡扶皇室,或者造福苍生,或者致力太平的口号,聚集队伍攻城拔寨,割据一方。
以上两类人造反,不但只会在乱世末世,而且有充足的理由。哪怕这理由是虚饰的,但至少拿出来说底气十足。
但是安禄山这两条都不占,他的目的***裸就是一点:当皇帝。
安禄山凭什么能够实现在太平盛世造反,而且还差一点就灭了大唐帝国呢?
(安禄山之狡诈,***配图)
安禄山凭的只有两个字:狡诈。
第一,靠狡诈,安禄山获得身兼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的目的。古代中原汉民族国家和北方少数民族一直有对抗,有矛盾。因此,派大将镇守边关,一直是中原国家必做的一件事。但是,不管是哪个朝代的皇帝,都不会对边将很放心,常常会换人,避免边将做大,形成危险。但是,唐玄宗为什么不但没有换安禄山,反而还一步步把权力给他加大,让他做到三镇节度使呢?靠的就是安禄山的狡诈。
其实那时候,安禄山所对付的契丹和奚族,并不是很厉害,他们也很少犯唐朝的边关。但是,要不犯边关,那安禄山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所以他经常会故意派军队去***奚族人和契丹人,激起他们对唐人的仇恨,举兵来犯。这样,安禄山一下就有用武之地了。这也为他的发展军队拥兵自重准备了足够的条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安陆山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安陆山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