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时期的岭南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时期的岭南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朱括被贬岭南的小说?
朱括是明朝官员,因参与白莲教案而被贬岭南
在岭南期间,他撰写了《岭外感时花》、《咏史小记》等著作,并以所见所闻为素材,创作了《岭南佳话》、《昭君怨》等***
朱括在岭南期间,不仅丰富了***文学的题材和内容,也对岭南地区的历史、风俗、地理等做了详尽的记录,这些对当时文学、历史和地理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于广东省佛山市张槎镇的历史?
张槎镇位于佛山市禅城区中西部,辖区总面积26.5平方千米,下辖15个村委会和8个居委会,常住人口约29.3万人,户籍人口9万多人。张槎处于珠江三角洲地带,西、北两侧北东平河和汾江水道半环抱,是典型的岭南水乡。辖区交通路网发达,佛开高速、佛山大道、季华路、禅西大道、广佛肇轻轨、地铁2号线等重要交通干线穿越辖境,广佛环线在禅城的唯一站点设在张槎,规划与在建的佛山地铁2号线无缝换乘。张槎先后涌现出明代著名思想家庞嵩、清末“岭南第一美食家”江孔殷、粤剧***“南海十三郎”江誉镠等历史人物,拥有杨氏大宗祠、太史第等上百座古建筑,醒狮、龙舟、剪纸、粤剧、饮食等传统优秀岭南文化得到保留和传承。
张槎产业基础雄厚,是“中国针织名镇”。拥有针织生产企业4000多家,针织布年产量300多万吨,棉纱日交易量超过1万吨,有“中国针织行业时尚产业示范镇”“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地区”“全国丝光棉针织服装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等称号。
广东在唐朝叫什么?
广东在唐朝时期称为广州都督府
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广州都督府行政界线南至宝安、中山,北至清远, 西至四会;怀集,面积约4.2万平方千米。唐末期刘岩在广州称帝, 号称南汉国,广州为兴王府,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 以模仿帝都长安。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广州,初为总管府,后改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置岭南道。乾元元年(758年),罢岭南道***访使,改设岭南节度使,仅辖今广东地区。咸通三年(862年)岭南分东、西二道,今广东属岭南东道。
纵观越南的历史,以及广东、广西、海南的历史,尤其是其中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越南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一部分。哪怕是到了明朝时期,越南也有较长一段时间是属于明朝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到了清朝时期,越南也是清朝的藩属国。
作为正宗古汉语的粤语广府话,为什么却越不出岭南地区呢?
我们粤语广府话是百越之一的南越部落官话,和北方古汉语没有关系。地理上受五岭阻隔,所以保留百越文化最完整。
只是我们有好多广府越人是很自卑的,你看得的“自诩是古汉语”的谣言都是他们在网上面用键盘敲出来伪装内心的自卑而已,韩国人也是这样的……。
公元前203年因边禁问题与吕雉交恶,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以广州为都城。数败汉军,吞并闽越、西瓯、骆越,声威很盛。——这才是我们广府越人应该要有的自信。
现在有好多广府百越后裔看上了北方的汉、唐、宋时期,所以拼命扛着键盘自诩是北方迁来的,不承认自己百越的身份。唐宋时期那些被贬我们粤地的士族韩愈、柳宗元、苏轼、刘禹锡……嘲讽我们粤语为“鸟语”,而我们那些百越后裔依然乐此不疲地把脸凑了上去。
也有好多广府百越后裔认为五胡之后北方兴起的隋、唐、宋、明都属“胡”,给自己越人的身份封了个“纯汉”。
那么多的岭南百越后裔为什么要攀附北方呢?
著名历史学家葛剑雄给出了答案,他说:在新中国建立以前,甚至建立以后,真正的民族平等不是容易做到的。在历史上,北方迁来的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优势,南方当地的民族被称为蛮、夷,地位低,受到压迫,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所以当地的民族到有了一定地位,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以后,要改变这种状况,就修家谱,说祖上也是从北方迁来的,那就不是蛮子了,也成了汉族甚至中原望族的后裔,就能与汉族平起平坐了。
这个问题不严谨,
第一粤语是古汉语不严谨,就像前一阵流行汉服一样,什么历史时期的服装为汉服定位不清,古汉语也是一样,什么历史时期的古汉语为正宗。
具体来说,粤语只能说保留较多唐宋古汉语特色,不能等同于古汉语,更谈不上正宗。
第二,粤语早就走出岭南地区,向南走遍了东南亚,在美国的唐人街里,老移民说粤语的人数是大多数。更不用说,清中期粤语替代了南宁的平话,覆盖范围其实不小。引用一下百度,“广东使用粤语的人口大约有6700万,加上广西粤语使用人数大约为2500万、香港700万、澳门55万、泰国500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500万、美国和加拿大200万,全球将近有1.2亿人口使用粤语。
第三,大多数撑的粤语是粤语广府片,粤语其他方言区也努力模仿这种广州音,但是粤语是一种方言,打击别的片区,力挺广府粤语有太多政治因素。个人理解广府片只是粤语的末端,粤语起源地的粤语勾漏片似乎在广东省不收待见。而且粤语广府片一直在演变,广州和香港互认对方有粤语懒音严重问题。
综上所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粤语的发展有自己规律,不要看了几篇文章就觉得一个历史的活化石国之瑰宝要没落了,是金子就会发光,好东西自然或传承,没有生命力就会没落。
我是自然与历史博物馆,上述观点如有错误与漏洞,请指正。
白话或所谓粤语又叫狸獠语或山由语等,起源自南越国范围内各个部落之间土著被汉化,各个地方根据汉化先后,汉化程度不同形成不同的形态,自然会有不同差异。
白话以古百越土语为主,与其近亲越南语同根同源,越南语除了汉化还接受高棉部分文化,但是白话与粤语都是九音六调,并有大量之前因汉化跟越语底层语冲突而产生的字喃,白话自称为粤字。
南越地区雒越五代时候独立成现越南北部,狸獠部落中狸人汉化较好,在蒙古征服南宋后建立行省制度改岭南道为两广,对蛮部进行改土归流并加强统治,其中狸人多规化为汉人,少部分为今侗族瑶族苗族等,獠人多归为今壮族,明朝沿用元朝改土归流政策,在此期间大量狸獠攀附部分***,***族谱伪称北迁,清代初期帮助满清统管两广,此后逐渐才有广府称谓。
图片为越语土音形成注书,可见其与华夏经典古籍差距。
没有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就讨论古汉语无异于缘木求鱼。整个东亚地区只有华北平原地区大量存在翘舌音,华北平原周围的阿尔泰语系(满语蒙古语朝鲜突厥语)、日语、晋语(北方唯一非官方言)、西南官话、杂南方言(吴赣湘客闽粤语)、马来语都没有翘舌音(或者极少),古汉语典型特征就是“平翘音对立、尖团音对立”,古韵书中庄组就是翘舌音,科学实验也证明,翘舌音在向远处传播发展时很容易变成平舌音,但是平舌音变不成翘舌音。华北平原地区历史上一直是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时期的岭南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时期的岭南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