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侯君集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侯君集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侯君集被大唐封为什么侯?
左虞侯。
侯君集少入秦王李世民幕府,累从征伐。武德九年(626年),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与长孙无忌等五人并论功第一。授右卫大将军,封潞国公。魏征荐其有宰相材。贞观四年(630年)任兵部尚书,参议朝政。贞观九年(635年),从李靖平吐谷浑。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封陈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任吏部尚书。贞观十三年(639年),以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出兵击高昌国,次年平。
由于侯君集是玄武门事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立有大功,所以李世民对其进行了重赏。
七月初七,任命侯君集(时任左卫副率)为左卫将军。八月初八,李渊退位。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九月,又封侯君集为潞国公。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再赐封侯君集食邑一千户。贞观四年(630年)十一月,侯君集又任兵部尚书,参议朝政。
侯君集后人?
侯君集 [编辑本段]赐封兵部尚书、参议朝政 侯君集(?―643.4.29),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传统说唱和戏剧中,活灵活现手段高超的瓦岗军将领“小白猿”侯君集就是以其姓名命名的,但是性格、事迹大相径庭,不是同一人物原型。 侯君集自幼“性矫饰,好矜夸,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艺,乃以武勇自称。”(《旧唐书・侯君集列传》)很早就成为秦王李世民的幕府,多次随军出征,历任左虞侯、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此后渐受恩遇,参预谋议。 由于秦王李世民从太原起兵到统一全国过程中,屡建奇勋,威望很高,并形成了以秦王府谋士和勇将为核心的实力雄厚的政治集团,对太子李建成构成严重威胁。李建成为保住太子地位及皇位继承权,与齐王李元吉结交,共同反对李世民。在此危急时刻,侯君集曾多次向李世民献计献策,成为李世民的骨干。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率侯君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发动玄武门(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政变,伏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初七,唐高祖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 由于侯君集是玄武门事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立有大功,所以李世民对其进行了重赏。七月初七,任命侯君集(时任左卫副率)为左卫将军。八月初八,李渊退位。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九月,又封侯君集为潞国公。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再赐封侯君集食邑一千户。贞观四年(630年)十一月,侯君集又任兵部尚书,参议朝政。
侯氏家族在古代的地位?
定国侯府,定远侯比较常见,周代世袭的爵位依次为天子,王,公,伯,子,男,后来的朝代变迁,爵位称呼也不一样,一般是王(亲王),郡王,国公,侯,伯。比伯位小的就是公卿大夫了。侯府的小妾一般自称妾,奴家(前秦时期也有自称姬)(亲,你是在写小说么?那也要注意,中国社会结构是家族集团式结构,有一些大家族也是不可忽视的,像是很著名的琅邪王氏。)
侯姓,在古代历史上非凡,主要来源有五支:出自 姬姓;
春秋时郑国 共叔段之子共仲被 庄公赐姓侯;以及由改姓而来或其他。侯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230位,在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主持完,袁义达、钟蔚伦主编的《当代百家姓》里排名第77位。
人口约占中国汉族人口的0.29%。尤以湖南、安徽、河北、辽宁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侯姓约占中国汉族侯姓人口的百分之48%。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侯君集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侯君集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