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怎么看待唐朝历史,蒙古怎么看待唐朝历史***

kodinid 4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蒙古怎么看待唐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蒙古怎么看待唐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谈谈你对唐朝对外关系的认识?
  2. 唐朝打得过所向披靡的蒙古吗?
  3. 蒙古大军和大唐军队谁更胜一筹?
  4. 鼎盛时期的唐军跟蒙古军打一仗,谁能赢?

谈谈你对唐朝对外关系的认识?

对外关系上:由于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形成了已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民族之间、国家之间以和平、平等的交往方式为主,甚至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和亲制度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以及西亚很多国家都慕名来唐!丰富了唐的经济文化生活,同时也给其他地区传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成果和政治制度!北宋建立时期,就有了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和政权矛盾!两宋分别与契丹(辽)、女真西夏等互相争战,直到南宋灭亡也还是在蒙古势力的打击下灭亡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曾经也有过一定的和平时期和友好往来!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扩大了我国多民族的国家。当然,这一时期,由于打通了海上丝绸之路,所以,在国家之间的交往上是以东南亚国家为主!

唐朝、宋朝的对外经济是很活跃的,尤其是宋朝的海外贸易已经非常发达,这种情况的结果就是,唐宋整体来说都是比较繁荣的,宋朝虽说一直给人比较羸弱的感觉,但其实不然,其经济文化甚至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高峰值,异常繁荣与活跃,这让我们认识到经济文化的繁荣没有一个开发的环境是很难实现的。

蒙古怎么看待唐朝历史,蒙古怎么看待唐朝历史事件-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朝打得过所向披靡的蒙古吗?

只讨论盛唐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谁更强——就算成吉思汗遇上唐太宗,纵然他再有本事恐怕也只能变成“颉利可汗第二”,或者说即便他初战小胜沾点便宜,最终也会被消灭或俯首称臣为大唐效尽死力。

盛唐之所以能攀上中国古代历史的巅峰,很重要一点就在于其相当彻底地践行了“华夷一家”“混同宇内”的民族团结/融合政策

举个例子——从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廷设安西都护府直到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为***帝国戍守西域300万平方公里辽阔版图的几代边防将士(最多时有5.4万余人)中,汉人占比最高也只有40%,其余的都是来自突厥各部和西域各小国的官兵。而威震西域的唐朝名将高仙芝、哥舒翰、白晓德等人,也都是来自高句丽、突厥和龟兹的少数民族军人。

蒙古怎么看待唐朝历史,蒙古怎么看待唐朝历史事件-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换言之,唐太宗要收拾成吉思汗都用不着亲自出马,而只要派遣一员得力大将领兵出征,再以“***”的身份发一道诏令调遣周边大小忠于唐廷的骁勇善战的少数民族助阵即可。

当然,盛唐对周边民族的强大向心力、凝聚力也是建立在自身雄厚实力基础之上的。以国防建设为例,盛唐时期全国总兵力维持在60万至80万之间,仅首都长安所在的关内道就驻有重兵26万。

那么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军有多少人呢?史载他起兵南下进攻金国时有65个千户,最多也就6万来人。而到了他去世前立遗嘱给诸子时,更是明确提到所辖官兵为12.9万人。

蒙古怎么看待唐朝历史,蒙古怎么看待唐朝历史事件-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蒙古铁骑战斗力是强,但就算拿骑兵来PK,盛唐也完胜成吉思汗——唐初40年间仅官方牧场就繁育优良战马达70万匹,史称“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其中仅驻防西域和北部边境的唐军常备骑兵就超过10万!

你应该问一个南北统一,没有内乱的的中国,成吉思汗有机会跨越长城吗?多看历史就会发现,凡是少民有机会霍乱中原,无非两种可能,一是中原朝廷***,导致民众造反,天下大乱,二是关门中央***失去威信,各地军阀混战,这个时候蒙古人也好,满族人也好,才有机会入土中原,一个统一的汉族***,还是***那么尚武的朝代可以说蒙古人一点儿机会没有,安史之乱的时候或许能浑水摸鱼一下。

基本上唐对外族的战争是因为外族的侵扰,而蒙古纯属于打劫,这也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穿鞋的当然怕光脚的。游牧民族之所以喜欢“战争”(暂且这么说吧),主要原因是来自气候原因,没有足够的生活资料是他们不断抢劫的原因。而唐属于比较富足的社会,自然不喜欢战争,我想你也从来没听说过打劫穷人的吧。如果现在还在讨论谁胜谁负,认为哪方杀了哪方会给你产生一定的***的话,只是你个人还未脱离低级趣味。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就是不断的摒弃野蛮愚昧,而且蒙古只是侵略的领土比较大,但没有任何盛景,因为游牧民族学习能力很低下,文化底蕴浅薄,匆匆的来了又匆匆的消失在人类舞台,在人类世界没有任何辉煌的建树(当然各位以为***很伟大,那另当其说),尤其热武器的发明,草原民族基本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而至于有些人还在怀念蛮荒时代的杀戮,只有两种可能:现实社会的自卑感和受教育程度的低下。

有个相声叫《关公战秦琼》,一个道理,不是一个时代的,也没发真的比较。不能像某游戏似的,把某某武将打分,武力值多少,智利值多少。

唐初凌烟阁名将比较出名,李世民英明神武。蒙古铁骑,骑兵厉害,机动性强,不按中原打仗的规矩,直接骑兵突袭。而中原军队,一般都是列方阵,一板一眼的,按规矩走。

所以,他们侧重点不一样,不是很好比较。我觉得如果小规模遭遇战蒙古骑兵应该厉害些。如果大规模军团作战,攻城略地,唐朝军队能厉害些,可以拼消耗,拼攻击,以城市为据点,打持久战。蒙古游牧民族,战略物资基本靠抢,很少自己生产,只要坚壁清野,他们耗不起。

蒙古大军和***军队谁更胜一筹?

谢谢邀请,表达一下个人浅见。

可以说两者都是各自时代最精良的军队,唐军虽然在中亚败给大食,这是巨大兵力悬殊和仆从军背叛导致,实际唐军早期战斗力远超过同数量大食军队。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蒙古大军不仅仅是蒙古人组成的军队,从铁木真开始统一草原期间,就不断吸纳东亚各族最顶级的谋士(包括许多***文士),吸收各族最精锐的军队,最顶级的战争谋略,制造这时最尖端的战争器械,对投奔来的契丹,女真,渤海,***等各族勇士重用,此时的蒙古大军是东亚几千年军事战争的精粹。从这点来看,早期的蒙古大军横扫世界就理所当然。

另外科技不断进步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军事也总是在不断地进步,今胜于古,后胜于今,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根据这些分析蒙古大军综合战斗力是应该比唐军更强,但是战争往往充满不确定性,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也不少,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拿来比较也没有什么意义

鼎盛时期的唐军跟蒙古军打一仗,谁能赢?

唐必胜,有的人说蒙古有先进的火器、科技什么的,但你太强化火器在冷兵器时的作用了,金的兴起对辽宋的战争、蒙古兴起对阵金宋的战争,都是野蛮战胜[_a***_],落后战胜先进,火器并没有大的作用,相当于加强的***而已,最终比的还是双方的军队实力乃至国家的国力,因此,双方真要比较,我认为唐的胜算要大些,为什么呢,很简单,你蒙古有的,唐都有,你蒙古人没有的,唐也有。不要忘了,唐时,东亚几个优质的马场全在唐手上(河套地区、河西走廊等),亚洲最好的马种全在这繁育,包括中亚的汗血宝马,鼎盛时期全国马匹50万,上至骑兵下至最普通的后勤,都是人均一两匹战马,所以你就不要和唐比骑兵了,其它的就更不要比较了,更不是对手,从军队的科学编制、军队的选拔训练、战术的多变运用,多兵种协同作战,再到军队的批甲率、武器样式、质量,这些都不要比了,不是一个级别,所以唐必胜。我是***,但我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我是真的找不到蒙古能赢唐的方法,有高见的,请下面评论指教

只许用冷兵器,排除粮草运输。

1.在草原上打,蒙古军胜。

蒙古军善于千里奔驰,包抄合围,弓箭是他们的长项。

蒙古军打败了俄罗斯和其他东欧的军队,打败了***和波斯军队,打败了中亚的西辽和花剌子模,打败了西夏、金、宋、西藏

蒙古人只会破坏,不懂建设,这注定了他们只能称霸一时,不能长久。

日本崇拜***。

2.在中原大地打,唐军胜。

唐军擅长打阵地战,擅长守城,也擅长攻城。

唐军打败了草原上的突厥人,打败了西域所有的小国,与吐蕃***交战互有胜负。

***帝国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各个方面都是卓越的。

估计都是开阔的野战蒙古军胜;狭路相逢的野战以及攻坚战的唐军胜。

且听我细细分析。

(1)蒙古人是天生的战士-军人素质

蒙古就是马背上的民族,逐水草而居。如果你看过狼图腾,就可以知道,蒙古人自小便放牛牧羊,以射杀那些草原中的小动物锤炼箭法。所以蒙古军队就是牧民翻身上马便组成了一支军队。马上功夫了得,箭法惊人。

而在后面,蒙古人还在牧民中挑选一些15岁左右的年轻人作为兵员,边打边练,边练边打,迅速成为年轻力壮的精兵。

(2)战马以及后勤

蒙古的战马也是非常了得,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马匹。严冬酷暑的野外生存都具备极强的忍耐力,这种马匹据说能够忍受零下40的严寒,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连行数天不需要进粮草,甚至能在相当短的时间在最险恶的地形上越过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距离。举个例子,当年的花刺子模因为砍杀了蒙古国的使者,成吉思汗气不过,带兵越过500多公司的沙漠,直接杀进花刺子模,吓得花刺子模国王目瞪口呆;这个国王甚至逃到海南岛都没有躲过追杀。

说起蒙古人的后勤,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蒙古人作战基本上没有任何的辎重的,他们带什么呢?风干的牛肉干羊肉干作为粮食,奶粉兑水作为饮用,而且一个人带三四匹马作为后备,这个马不仅仅是战马,还能作为饮用的饮料。马尿?不是,是马血。甚至作为肉食的来源。这也是蒙古骑兵纵横天下的本钱之一,因为机动性太强了,这些个骑兵甚至可以十来天不下马,太可怕了。

(3)纪律组织

成吉思汗曾说,在作战中如果一人后退杀十人,十人后退杀百人,百人后退杀千人,千人后退杀光蒙古人。个人认为,当有严明的纪律将这些天生的战士拧成一股绳的时候,这时候的蒙古军队才是可怕至极的军队。而且那时候的蒙古军队已经有纵队,连队以及班的划分了。一万人为一个纵队,一个纵队有100个连队,一个连队就是100人,然后一个连队有10个班,一个班就是10人。现在想一下和我们现代的组织差不了多少。

这个没有可比性啊,毕竟两者至少相差了300年,不是一个时代的军队,就好比拿康熙时的清朝八旗军跟现在的PLA相比一个概念。

也就是说,虽然都是冷兵器时代的军队,但唐军和蒙古军队有很大的代差,这种代差主要表现在火器的军事应用水平上

唐朝末年火药才刚开始应用于军事,但应用水平有限,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火炮(火药制成环状,把吊线点燃后用抛石机抛掷出去)、火箭(把火药球缚于箭镞之下,将引线点燃后用弓射出),从以上应用情况来看,唐朝时的火器与其说是“火器”,还不如说是“引火器”,杀伤范围有限。

而到了蒙古时,火药在军事上已经得到了很大范围应用。北宋***建立了火药作坊,先后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南宋造出了以巨竹为筒,内装火药的突火枪,到了元代又出现铜铸火铳。这些火药军事技术在蒙宋战争中被蒙古取得,大大增强了蒙古军队的阵地战和攻城的能力,要知道传统的游牧民族最大的短板就是攻城能力太弱,所以蒙古军队在获得了火药的黑科技以后,补足了自己的短板,配合骑兵原有的强大机动性,开始走向开挂的征服之旅。

而且成吉思汗虽然残暴,但对工匠却极为宽松,成吉思汗攻城之后,喜欢屠城。但有一类人他不屠,那就是工匠。成吉思汗的大军中随行无数工匠,促进了技术传播。

但不可否认的是,唐军和蒙古军队都是他们时代的最强者,两者都有一个强大的帝国为后盾,唐朝彻底击垮了北方的突厥,而蒙古则彻底成为了欧洲人的噩梦,他们的强大都离不开中原的先进的军事技术和军事指挥体系,都是东方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蒙古怎么看待唐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蒙古怎么看待唐朝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蒙古 军队 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