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蒙古历史评价明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蒙古历史评价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末有一千多万蒙古人吗?
元朝灭亡后,蒙古分裂为许多部,后来 ,按照所居地域逐渐形成为三大部分,即: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三省的蒙古人称为漠南蒙古 ,亦即科尔沁部;分布在今蒙古国境内的蒙古称为漠北蒙古,亦即喀尔喀部 ,分布在新疆、青海和甘肃一带的蒙古称为漠西蒙古,亦即卫拉特部,也称为厄鲁特(额鲁特)蒙古。
蒙古人怎么看明朝?
这应该是问蒙古人的问题吧,我个人的看法,第一,朱元璋一个要饭的和尚当皇帝说明中国人挺奇怪,没有底线,第二,明朝的修写元朝历史我们是质疑的态度。其三,相对元朝明朝是腐朽的,闭关锁国的。其四,不理解朱元璋把手下有功劳的人都给宰了。明朝有很多奇葩的皇帝,其五,对中国社会发展以及对世界发展没有太多的贡献。其六,明朝人火烧了大都,上都等,磨掉了元朝的灿烂的世界文明,更可笑的是后人还沾沾自喜,天天喊外蒙古是国土,你都烧光了哪儿来的你的东西。当初蒙古人来什么都留下,可是明人却什么都烧光。蒙古人对得失看得开,现在内蒙古依然有很多汉族过来创业了生活
蒙古人怎么看待明朝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的毕竟蒙古游牧民族通过马上征服了整个中原地区只是在1368年,元惠宗妥欢贴睦尔退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蒙古贵族在退回北方草原后继续保持着政权,这个***史称"北元"。北元***持续了二百六七十年,差不多与明朝相始终,最后统一于清王朝。在这二百多年里北元与明朝继续上演之前的蒙古帝国与宋之间的拉锯战只是这个时期的蒙古内部分离成多派没能团结起来共同攻明,明朝虽是新起来的***但是对战力彪悍的蒙古骑兵也是心有而力不足,从此开始了南北对峙的情况统治全国的元朝灭亡之后,蒙古贵族仍然企图重新入主中原,不断组织力量反攻。明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蒙古***取征讨和招抚并用的策略。其结果,双方都没有能够如愿以偿,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北元初期,蒙古贵族依靠的力量主要有三枝:元河南王扩廓帖木儿(又名王保保)率领十余万军队,占据山西、甘肃方面。北元丞相纳哈出拥二十余万众据守辽东。元梁王管辖之下的云南还有十余万军队,策应北元皇帝的军事行动。此外,北元与东面的高丽、西面的畏冗儿地区仍旧保持着政治经济的联系。
朱元璋
1368年,朱元璋于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取代了蒙古在中原的统治,元朝灭亡。蒙古统治者被迫北退,北退后的蒙古***一般称北元或明代蒙古。蒙古人骁勇善战,朱元璋一度出兵攻打北元,但始终不能将其征服,在这种情形下,朱元璋***取军事攻伐和政治诱降相结合的手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洪武元年豁鼻马归附,至洪武二十三年咬住、乃儿不花降明,一批批蒙古部众南下归附,成为明朝的臣民。但朱元璋对北元最好统治者的争取,却频频碰壁,不管是威胁还是利诱,北元君主始终与明***取敌对态度,政治上不承认明朝的合法地位,仍以正统自居,军事上不时反击明朝,意欲恢复昔日的统治。相比之下,蒙古的贵族权臣***取的对策更加灵活务实,他们往往***取骑墙政策,周旋于明朝与蒙古本部之间,谋求生存。明成祖即位后,确立了对蒙的封贡政策,蒙古大封建主虽然接受了明朝的封爵,却从来不亲自来朝见皇帝,就算是近在咫尺也避而不见,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并非有臣服之心,仍然桀骜不驯。
土木之变
正统年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土木之变”,成为明蒙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明朝声望大损,但由于蒙古内部这时也四分五裂,双方都希望能够和平相处,蒙古执政者上台后一般会派出使臣以示和好,其目的之一是经济上希望能够获得大量赏赐,目的之二是希望在政治上结好明朝,解决后顾之忧以集中力量解决内部矛盾。但达延汗即位后,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要求与明朝皇帝在政治上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俺答汗崛起后,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开始谋求与明朝建立稳定的通贡关系,他***取了以和求和和以战迫和的政策。俺答封贡是明蒙关系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土木之变”后明蒙之间的战争暂告结束,而代之以互市形式下的友好往来,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事实上双方对封贡这件事的看法是不同的,在明人看来,封贡就是蒙古首领向明朝俯首称臣,但蒙古人却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认为封贡并非是称臣,相反是***取强制手段逼迫明朝的行为,他们是占据主动地位的,目的只是想获取经济上的利益,跟政治上的臣服无关。
俺答封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蒙古历史评价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蒙古历史评价明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