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明朝邦交国,明朝交织国

kodinid 1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明朝邦交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大明朝邦交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不丹前身?
  2. 古代主管外交的机构?
  3. 倭寇是什么时候?

不丹前身?

不丹公元7世纪起为吐蕃王朝属地,9世纪成为独立部落。12世纪后,藏传佛教竺巴噶举派逐渐成为执掌世俗权力的教派。18世纪后期起遭英国入侵。1907年建立不丹王国。1910年1月,同英国签订《普那卡条约》。1949年8月,同印度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1961年以来,不丹国王多次公开表示要保持国家的***和独立。1***1年加***合国,1***3年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1985年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成员。

不丹在唐宋时期是吐蕃的一个部落,后来西藏一个名为帕木竹巴的家族崛起,而这个家族的图腾就是***。

历史大明朝邦交国,明朝交织国-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再后来,帕木竹巴甚至控制了青海、***的大部分地区,继而接受了大明王朝的册封。

到了明末的时候,帕木竹巴家族逐渐没落,其后人流落到了不丹,就是如今不丹王国的前身。

再往后满清入关,不丹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封,其地位也就相当于清朝的藩属国,国旗上的龙当然只能用四爪。

历史大明朝邦交国,明朝交织国-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代主管外交的机构?

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古代管理外交事务的部门是什么。

一提到这个问题网上很多回答都是鸿胪寺,其实恰恰忽略了另一个更加知名且重要的部门——礼部

先说鸿胪寺的由来,最早从周代起,名曰大行人,设中大夫两人,掌接待大宾(诸侯)、大客(孤卿)之礼仪秦朝叫典客,为九卿之一,汉朝沿袭。掌管王朝对少数民族的接待、交往事务。(以原行人署,属邦署合并扩大,掌管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汉朝实行分封制,因此在汉朝时掌管各诸侯国的纳贡等事)汉景帝时改为“大行令”,汉武帝改为“大鸿胪”。王莽改为“典乐”,其属官有行人、译官等。东汉罢置。至北齐,设鸿胪寺,隋唐有典客署,属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鸿胪寺主事的有:卿、少卿、丞、主簿。主官为鸿胪寺卿,鸿胪寺是正四品衙门。

历史大明朝邦交国,明朝交织国-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再说说礼部。礼部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其中有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其中,科举和外交是礼部的主要职责。主客司有主官郎中、 员外郎 、主事、笔帖式、经承等,郎中为正五品。要是按礼部说郎中上面又有尚书(明朝正二品各朝代不同)、侍郎(明朝正三品)。

外交方面,外国来使的接待以及国书投递等工作皆有礼部负责,鸿胪寺负责的是外国使臣朝见皇帝时的礼仪引导。

古代主管外交机构如下:

先秦和秦时有官职,但尚未专设部门,如秦代负责外交的官员名称是典客和典属国。

汉代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为大鸿胪和尚书主客曹;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管外交的机构主要是鸿胪寺和客曹尚书;

三国承汉制,魏、蜀、吴三国皆有大鸿胪;

隋代负责外交的机构谓鸿胪寺和谒者台;

唐代由鸿胪寺和尚书主客负责外交;

明代负责外交事务机构主要是鸿胪寺和行人司;

清代前期,既保留了传统的鸿胪寺建制,又设立理藩院、会同四译馆管理外交事务,

清代后期,先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具体负责外交事务,鸿胪寺与理藩院的外交职能相应转向国内。

倭寇是什么时候?

      倭寇(わこう),是指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因中国古籍称日本为倭国,故称倭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大明朝邦交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大明朝邦交国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不丹 外交 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