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关历史论文,唐朝有关历史论文有哪些

kodinid 1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有关历史论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有关历史论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关于唐太宗的历史小论文?
  2. 唐朝为什么始终不能摆平河朔三镇?

关于唐太宗的历史小论文?

太宗,即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

他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通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并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容许百姓休养生息,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下面我来介绍一下他的主要功绩。唐太宗在政治方面,首先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为了实现唐朝的长治久安,他用人不避仇怨,不拘门第、民族,兼收并用。因此,贞观一朝,人才济济,而且他还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在经济方面,第一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我们知道,隋炀帝曾无休止地征发徭役,导致人民怨声载道,从而引发农民起义。唐朝统治者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多次减免租税,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二是戒奢从简。唐太宗力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还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奇宝物。在思想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唐朝的文化政策基本沿袭前代。兴科举是继承隋制,以儒为师是继承汉制。大大扩充了国学规模,扩建学社,增加学员。贞观年间,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朝为什么始终不能摆平河朔三镇

藩镇割据一直是唐朝最大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唐玄宗时期爆发,最终引发“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给予唐朝重创,它就像是一把尖刀一样,将唐朝“拦腰斩断”,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历时七年,在唐朝将士的艰辛奋战下才终于被平定。不过安史之乱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唐朝的藩镇割据问题彻底解决,事实上,唐朝的藩镇问题,反而愈演愈烈。

唐朝有关历史论文,唐朝有关历史论文有哪些-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河北地区在唐朝时既是经济中心,又是军事重地。在唐朝时河北已经高度开发,经济发达,《全唐文》载:“河北贡篚徵税,半乎***。” 而且,河北多产战马与勇士,杜牧说“河北气俗浑厚,果于战耕” ,“冀州产健马,下者日驰二百里,所以兵常当天下。” 河北本是唐朝的重镇,然而在安史之乱以后,它却成为唐朝最大的割据势力。

安史之乱结束以后,唐代宗将降将李怀仙就地封为幽州等三镇节度使,田承嗣据魏博、张忠志据成德,这就是河朔三镇的雏形。朝廷希望李怀仙等人镇守西北重地,守卫唐朝屏障。然而唐代没有想到,河朔三镇竟尾大不掉,成为唐朝的心腹大患。

不久以后,李怀仙被部下***,田承嗣死后,他的侄子田悦承袭。德宗时,张忠志死,其子要求承袭。德宗已经看出河朔三镇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父死子继只会让他们不断坐大,于是他拒绝了张忠志其子的要求。

唐朝有关历史论文,唐朝有关历史论文有哪些-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然而河朔三镇已经形成一个势力集团,德宗的拒绝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于是河北各藩镇联合造反抗命。德宗连忙让李希烈率军讨伐,可是李希烈却临阵倒戈,与河北藩镇勾结。眼看安史之乱的惨剧就要再次上演,德宗惧怕不已,仓皇下罪己诏,河北之乱这才平息。自此以后,河北三镇开始独立于中央,自立节帅,中央已经失去对河北地区的控制。尽管河朔三镇内斗不断,杀将夺权屡见不鲜,但这些家族大多都不臣服于中央。陈寅恪认为,唐朝“虽号称一朝,实成为二国”,而这个“二国”,就是河朔三镇。

唐德宗画像

不过,河朔三镇名义上仍奉唐朝为正统,各地节度使也时常向中央进贡。起初唐朝想收复河北三镇,但在后来朝廷退而求其次,只要求他们拱卫京城即可。唐文宗时,宰相牛僧孺曾说:“范阳自安、史以来,非国所有……今日志诚得之,犹前日载义得之也。因而抚之,使捍北狄,不必计其逆顺。”

唐朝有关历史论文,唐朝有关历史论文有哪些-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就这样,河朔三镇与唐朝朝廷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河朔三镇的节度使需要朝廷名义上册封,才可以名正言顺,而朝廷亦需要河朔三镇等割据势力来守卫京城。然而这种情况终究是病态的,唐末天下大乱,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尹源才会评说道:“弱唐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唐之弱,以河北之强也;唐之亡,以河北之弱也。” (《宋史》)

河朔三镇,又称河北三镇,是指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位于河朔地区的三个藩镇势力,分别是范阳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的合称,范阳、又称幽州或卢龙,大概是今日河北省北部,北京、保定及长城附近一带、成德、幽州以南和山西接壤的地区,今日河北省中部、魏博、后改称天雄,渤海湾至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南部、山东省北部。对唐朝河朔三镇后世争论甚大,对于它的形成及尾大不掉,各家各有见解看法。但都承认这三镇是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国中之国。

河朔三镇长期游移于唐王朝之外自成一格,与历史传统和当地发展有关,唐代的河北已经高度开发,经济发达“河北贡篚徵税,半乎***”,并且河北气俗浑厚,民众果于战耕,其地冀州又盛产健马,这些都形成河北地区的独特优势。三镇的成气候甚至安史之乱之所以能大起,差点搞掉唐王朝,可能要上溯到武则天时期,河北两蕃契丹、奚族的崛起,在河北地区播下叛乱的火种,平定李尽忠孙万荣之乱后,异族相继兴起,为应对乱局,武则天在河北设立团结兵,唐玄宗在此基础上设立五军制应对两蕃,这是河北三镇的骄兵悍将能够多次杀帅夺印的历史渊源。(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三镇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安史之乱平叛不彻底。唐玄宗在安禄山叛军即将兵临城下之际,仓皇带领皇族及文武出奔入蜀避祸,经历马嵬兵变、李亨留下抗敌、灵武即位等事。李亨当上皇帝是时势所迫和前线将士的拥戴,之前没有得到玄宗的谕旨,可以说是僭立,由于这一名份攸关的大事,需要军事上的胜利安定人心。因此在平叛过程,李亨不能听取李泌的正确建议,以长安洛阳两都和河北三处为点,牵制叛军,围城打援从而彻底平定乱事,急功近利收复两京,与叛军形成相持不下的局面,最后只能以除首恶、余皆不问的方式结束战争。(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安史之乱后,唐代宗将安史降将李怀仙等人就地封为幽州等三镇节度使,田承嗣据魏博、张忠志、后改名李宝臣据成德。河朔三镇拥有为数众多的军队,使其在朝廷的削藩战争中拥有兵力上的优势,这也是朝廷对三镇的讨伐屡战屡败的现实原因。唐朝廷自然不愿见到地方坐大的局面,多次出招企图瓦解河北三镇,都功败垂成,至德宗时的元和中兴,最有机会解决这个问题的时机也错失了,只得承认现状,形成名义上的统一,实则两国的事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有关历史论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有关历史论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三镇 唐朝 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