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汉服的历史背景,明朝汉服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kodinid 2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汉服的历史背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汉服的历史背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的服饰?
  2. 道袍起源?
  3. 长袍的由来和历史?
  4. 汉服既然是明末消亡的,为什么不只复兴明代甚至明末的汉服?

明朝的服饰

明朝传统服饰: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宽大长衣,头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头巾。

1、明代的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桃红、紫绿及一些浅淡的颜色。袍服除了品色规定外,还在胸背缀有补子,并以其所绣图案的不同来表示官阶的不同,不独唯此,官员的腰带也因品级的不同而在质地上有所不同。

明朝汉服的历史背景,明朝汉服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明代女装上衣是三领窄袖,身长三尺有余,露裙二、三寸,即所谓“花冠裙袄,大袖圆领”。明朝服饰属于汉服体系,在推翻元代蒙古统治之后,明朝恢复汉族的传统。

3、明朝的服饰从朱元璋就做了明确的规范,恢复唐宋服制。服装的材质,颜色,款式,鞋帽配饰等都有详细规定。

道袍起源?

道袍,源于明代汉服的一种。是明代汉人男子居家时的外衣,也可以作为衬袍或平民男子婚服。

明朝汉服的历史背景,明朝汉服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道袍直领大襟,两侧开衩,接有暗摆,以系带系结,领口常会缀上白色或素色护领。大袖或直袖收祛。穿着时可配丝绦、布制细腰带或大带。

源自褶

明朝嘉靖年間王世貞在《觚不觚錄》說:褶戎服也,其短袖或無袖,而衣中斷,其下有橫褶,而下腹豎褶之。若袖長則為曳撒,腰中間斷以一線道橫之,則謂之程子衣。無線導者,則謂之道袍,又曰直掇。此三者,燕居之所常用也。邇年以來,忽謂程子衣道袍,皆過簡。而士大夫晏會,必以曳撒,是以戎服為盛,而雅服為輕,吾未之從也。

明朝汉服的历史背景,明朝汉服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晉朝崔豹《古今註》雲:袴,蓋古之裳也。周武王以布為之,名曰褶。

咬文嚼字

《觚不觚錄》中所述"褶",據西晉崔豹《古今註》所記載,其應為周武王親自製作,歷史悠久。並在明朝時期出現三種分支--道袍、程子衣、曳撒。

长袍的由来和历史?

长袍是中国古代民间较普遍穿用的一种服饰。汉服中有直裾袍、圆领袍、道袍等长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长袍

别名

大褂

分类2

直裾袍、圆领袍、道袍

汉服长袍

汉族传统服饰中,大多数男式服装是长袍样式,如直裾袍、圆领袍、道袍等。一般为左襟压右襟,称为"右衽",袖子有广袖、琵琶袖、直袖等样式。常服袖长一般长于指尖20cm左右,礼服则更长,可达40cm以上。下摆长度一般到脚踝,并以腰带或革带束腰。自上古时代起至明代,皆为汉族人民的普遍穿着。后因历史原因(满清入关后剃发易服令,留发不留头野蛮行径改变汉族人生活方式)使用范围一度缩小到仅限于僧道优伶,直至21世纪初,在民间开始逐渐出现复兴态势。(详见汉服)

汉服既然是明末消亡的,为什么不只复兴明代甚至明末的汉服?

其实,华夏民族的衣服一直在变化。从夏商开始,总会融入新的元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原地区开始流穿裤子。汉唐强盛,所以衣服相对比较夸张华丽,尤其是唐朝,因为文明开放程度前所未有,儒生们学儒则蔑儒,总想上阵杀敌,所以衣服以轻便,紧装为主,而随着文化的开放,衣服融入了很多外来文化,比如领口外翻,窄袖口等等。到了宋朝和明朝,统治者推崇文人治天下,儒学大盛,要体现出读书人的气质,主流衣服就变得仙风道骨。所以,所谓的汉服不能够仅用一个朝代的服装来代替。其实,在我看来现在很多所谓的复兴活动,更像是一场cosplay。我这样说可能有人不服气,这个可以理解。我个人觉得,哪个朝代的服装不要紧,要想真的复兴,首先要有官方推广,因为历朝历代的衣服流行与否都与当朝统治阶层有关系;其次最要紧的是应该有个穿着规矩。我之前在杭州玩,几个汉服爱好者,穿着汉服拍照。男生留着平头,穿着牛仔裤和阿迪达斯,外罩汉服。十分不伦不类,如今男生不留长发没关系,可以理解。但别穿着牛仔裤和运动鞋呀。在日本或者韩国,穿和服或者韩服都有规定,什么场合能穿,穿什么样式的。我一个同学在日本留学,她说有一次穿和服出席活动,要有两个人帮着穿,就那样还忙活了将近半个小时。日本男士和服虽然简单,但也没有穿胶鞋穿和服的人。可见规矩的重要,可能有些人说“这是自由,规矩太多就限定自由了。”但别忘了,有些时候,规矩不是限制自由的,而是让自由变得更美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汉服的历史背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汉服的历史背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道袍 长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