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上的片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上的片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人能分享一下《滁州西涧》的全诗赏析吗?
我是沉于古诗,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这首诗的解读,我专门写过文章,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查看,这里作简单总结。
我认为,诗人表达了想要归隐山林但又无法摆脱世俗的痛苦心情。
只要回答下面几个问题,诗人的感情就可以读出来了。
1、西涧指什么?
山间的溪流。
2、诗人到底喜欢西涧的什么?
3、傍晚雨急,会影响诗人欣赏西涧的美景吗?
肯定会影响,因为涧边的幽草会被埋没,黄鹂会躲起来,诗人喜爱的事物都会被这场雨摧毁。
问题:滁州西涧古诗解释?
前言
韦应物的这首诗被收录入了《唐诗三百首》,是其山水诗的代表作。欣赏这首诗需要知道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关于诗体,这是一首失粘的折腰体绝句。
其次,到底有没有西涧这个景观,其实一直存疑。
另外,这首诗是单纯写景呢?还是另有寄托讽喻?
南宋的严羽曾经在《沧浪诗话》中说过:
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
这是古诗中,最为著名的一首折腰体的七绝: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折腰,是指失粘,这首诗第二句,第2字为:有,仄声;第三句第2字,为:潮,平声。
《滁州西涧》
韦应物 唐代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
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原始内容: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的主要意思随便一搜网上就有很多,在这里就不重复叙述了。
下面主要聊一聊它的中心思想,看看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
咱们先说一下韦应物当时的状态,他是被调任到滁州的,是从六品下被提拔为正四品上的这么一个升官的状态。
这里,这绝对不是一首单纯写景的诗,不是,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意在抒***感。
先看前两句主要描写环境的安逸,他因为喜欢所以经常去,环境很幽静,说明人烟稀少,这里体现了韦应物有意归隐的想法。
第三句,“春潮带雨晚来急:”宁静的局面忽然被打破,这里隐喻政治局面发生变化。
最后一句是一种感叹,“无人舟”指的是缺乏一个契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上的片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上的片段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