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悲情人物排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悲情人物排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最后一皇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那个时代的热闹繁华犹如一首跌宕起伏的歌曲,看它留下的文物遗迹或是诗文,堪称精妙绝伦,让人很是仰望。
即便如此,历史的铁律仍然没有绕过唐朝。它的衰败依然令人唏嘘。
作为唐朝最后一位皇帝的唐哀帝,他的一生也十分惨淡,说是悲剧也不为过,可更令人无奈的是,这种悲剧早就注定了,仅凭他是无法更改了。
世界上的‘天妒英才’有哪些?
你说的天妒英才,就是说很厉害的人英年早逝,我这里有几个,我给你详细介绍,
1, 郭嘉,生于170年,逝世于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人物。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公元205年(建安十年),郭嘉建议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并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彻底巩固控制抵御。曹操***纳了他的意见,甚至重用了曾经诋毁过自己的陈琳,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郭嘉,字奉孝,郭嘉死的时候37岁,历史更有一说,郭奉孝不死,卧龙凤雏不出的语句,没有他就没有曹操的魏国。
2,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虚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霍去病,西汉大将,800铁骑平匈奴,死的时候24岁,
3,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
4,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简单介绍几个,希望能帮到你
为什么说韩愈诗多忠愤,柳宗元太哀怨?
韩愈、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后世并称“韩柳”。人生都经历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的境地。不同的是前者先“处江湖之运”,后“居庙堂之高”;后者则是先“处庙堂之高”,后“处江湖之远”。由于性格不一,故他们的诗风格迥异。
韩愈幼年丧父,是兄嫂把他抚养成人。由于才思敏捷,天赋极高,文才出众,自傲自大,虽历经两次“三考”后才中,从“愈”这个名中便知端倪。后来虽省悟,取字“退之”,但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性格却伴其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就是最好的例证。敢于直言,不平则鸣:“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忠愤可见一斑。即使落得个“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的下场,也在所不惜!
柳宗元仕途起步平坦,三十多岁就跻身权力中心。不幸在政治斗争中被排挤出去,被贬再贬,永州、柳州这两个蛮荒之地,成了他半生的栖身之所。最终四十七岁时死在柳州,埋骨它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何等的孤寂和无奈,凄苦哀怨之情溢于言表!
纵观韩柳二***生轨迹,尽管他们政见不同,但政治上都各有建树,在倡导“古文运动”这一点上却心有灵犀。从他们不同的人生性格中,就不难找到“忠愤”和“哀怨”的答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悲情人物排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悲情人物排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