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的智慧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的智慧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说古代劳动人民很有智慧?
明嘉靖年间(公元一五二二年至一五六六年)兰州人段续所造段续考中进士后,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湖广地区木制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造,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获得成功,最早架设在现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后又在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水车,以灌溉附近六百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段续的水车成功后,黄河两岸的农民争相仿制,至清末时兰州已有水车157轮(据1891年统计)。到解放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黄河两岸更是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当时兰州市的水车之多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候的8倍,成了当时世界上真正的“水车之都”。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兰州水车是一种利用黄河水流自然的冲击力的水利设施,水车轮幅直径达16.5米,辐条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安装有等距斜挂的长方形水斗。水车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将水提升20米左右,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这种通过水车转动,自动提水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是古代的"自来水工程"。
据《重修皋兰县志》记载,是由明代兰州段家滩人段续所创。"续里居时,创翻车,倒挽河流,以灌田,致有巧思。船河农民皆仿效焉。"段续,字绍先,明嘉靖二年进士。博学多才,曾宦游南方数省,多有惠政。他在出任云南道御史期间,对当地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后来因为他在朝廷疏奏论事获罪,被贬为河南郾城县县丞,又迁为杞县知县。在此期间,由于他革除积弊卓有政声,又被擢升为湖广参议、密云兵备副使等。晚年回归故里,致力于水车的仿制,经过多次反复,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获得成功。
公元1556年,段续借鉴云南通河的筒车灌溉技术,在兰州创制了适合于本地的水车。开始架设在现今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以后又在现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以灌溉附近的六百年多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
谢邀,因为劳动人民才是最光荣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从事着繁重的工作,社会分工不明确,什么都要自己来,从而自己总结并发明了一些减轻劳动强度的方法或物件,在现代社会,由于工业文明,社会分工明确,人们发明了强大的工业机器,人们只要机械的干活就行,都不用思考的,所以在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对比后,我们会觉得古人有智慧
我们之所以古代劳动人民都是很有智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社会工作方面,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从事着繁重的工作,社会分工不明确,什么都要自己来,从而自己总结并发明了一些减轻劳动强度的方法或物件,在现代社会,由于工业文明,社会分工明确,人们发明了强大的工业机器,人们只要机械的干活就行,都不用思考的,所以在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对比后,我们会觉得古人有智慧。
2.社会思想方面,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思想,各种文化,在这个时代集中的产生,西方也差不多是个时候,全世界都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人们称之为思想大爆炸。但在现代,无论从信息的开放程度和文明的高度,都比过去先进很多,但都没有比得过那个时代的,至今人类还是不明白,那样落后的时代,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伟大的思想家,所以说在思想这一方面也是很有智慧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的智慧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的智慧有哪些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