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和唐朝有关的历史名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和唐朝有关的历史名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类推原则名词解释?
《唐律?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即对律文无明文规定的同类案件,凡应减轻处罚的,则列举重罪处罚规定,比照以解决轻案;凡应加重处罚的罪案,则列举轻罪处罚规定,比照以解决重案。
如疏议举律文说,谋杀尊亲处斩;但无已伤已杀重罪的条文,在处理已杀已伤尊亲的案件时,通过类推就可以知道更应处以斩刑。
又举例说,夜半闯入人家,主人出于防卫,登时杀死闯入者,不论罪。律文没有致伤的条文,但比照规定,杀死已不论罪,致伤更不论罪。唐代类推原则的完善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发达。
初唐四杰的名词解释?
初唐四杰指的是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时期的四位杰出的文学家,他们可以说一举扭转了从南北时期以来的浮艳文风,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朝诗歌起到了决定性的奠基作用。
首先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就是那位写出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杨炯是一位神童,卢照邻是一位情圣,骆宾王是一位愤青(千古第一骂文,骂女皇武则天的《讨武曌檄》)。
虽然他们四个命运一生都比较坎坷,但是在文学地位上的认可还是蛮高的。后来诗圣杜甫为他们正名,“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初唐四杰简称为“王杨卢骆”。
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
初唐四杰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
扩展知识:
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
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言古诗在三国时期以后盛极一时,而七言古诗却是到了唐代才兴盛起来,四杰(杨炯无七言诗)又以大量的杰作把七言古诗推向了成熟阶段。而四人之中又各有偏重,王、杨以五律见长,卢、骆擅长七古(七言)。他们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古代,特有名词?
阆苑、瑶台:神话中的仙境。九重天:指宫廷。
绮陌:纵横交错的道路。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蓬瀛:指蓬莱仙境。蟠桃:神话中的仙桃。
蛮笺;蜀笺。尺素、锦书、双鱼、鱼雁、鸿雁、鱼中素:都是书信别称。
彩笺:诗笺。红笺、香笺:情书,或信笺的美称。花笺:精美的信笺、诗笺。
锦字:代指书信。凤笺:珍美的信纸。
结束:装束。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道具乐器等。泛指服装、行装。方言。指体貌风度。
青苹:青萍、浮萍。浮生:人生。劳生:辛劳的一生。
荣瘁:荣辱、祸福、穷达。荣:荣耀,瘁:困病。
萍踪:漂泊不定的生活。形容行踪不定,像浮萍般四处漂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和唐朝有关的历史名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和唐朝有关的历史名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