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台湾的历史教科书谈明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台湾的历史教科书谈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台湾历史的资料?
台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史前时期,经过荷兰、西班牙、明朝和清朝等不同世界的统治和影响,再到20世纪初日本的统治时期,以及1949年中国国共内战后的国共分治时期。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影响着台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也塑造了台湾独特的社会结构和民族特色。近年来,台湾在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方面的探讨和实践也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
近代台湾的历史沿革?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曾派一万官兵到达“夷洲”(即现在的台湾)。 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 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 元、明两朝***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始出现台湾的名称。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殖民势力曾先后侵占台湾。 1662年2月,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 1683年,清兵入台湾,迫使郑氏政权瓦解归顺清***。 19世纪中叶,清朝孱弱,西方列强再度涉足台湾。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台湾、澎湖重归中国***管辖之下。 1949年,蒋介石集团率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
明朝的农业发展有什么特色?
在万历年间,明朝的耕地总面积是七百万顷,明末时达到七百八十多万顷,此一水平即使是到了后来的康乾盛世都没有被打破。当时欧洲的传教士是这样形容明朝的,中国的耕地像花园一样井井有条,没有一块荒地,中国产的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美。 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纺织业,当时发明了一种“代耕”新式农具,耕田利用机械原理,既省力,又效率高;农业肥料,使用高效的“榨油枯饼”;植棉***用著名的“张五典种棉法”;农业灌溉***用徐光启仿制的“龙尾车”取水,“省物而不烦,用力少而得水多”;实行了农业多种经营,等等。在农业和棉纺织业方面,当时江南稻谷亩产达二三石(担),北方小麦亩产在二四石(担)之间,甘薯、玉米、烟草、油料、花生,已在南北各省种植。棉布已成为全国主要衣料,徐光启的棉纺工具“搅车”,以一人当三人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二人可当八人。
明朝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重大的“农业革命”,通过对越南稻种的改良,在南北广泛推广新稻种。水稻的亩产量出现了大面积提升。明朝江南首现了生态养殖法,在水稻田地里养鱼,用鱼来吃水稻田里的蚊虫卵,因蚊虫卵而产生的疟疾,在宋元两朝曾肆虐中国,到明朝却已不是大害。
明朝第一次创造了泄洪渠和水库综合治理,在江南治理水患,持续千年的江南水患问题得到彻底消解,徐贯等人留下的水利工程,今天还是江南大地抵抗雨季的生命线,从此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大多数人更不知道的是,西方经济学家把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分成两个马鞍形,在宋朝到达一个马鞍顶峰,在明朝到达另一个更高的马鞍形。两个马鞍形两边的元朝和清朝,却是生产力的大滑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台湾的历史教科书谈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台湾的历史教科书谈明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