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明朝基础知识梳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明朝基础知识梳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488年属于近代史吗?
一四八八年不是近代史,1488年应按照中国朝代更替为大明朝明英宗时期统治,当时那个年代是明朝盛世阶段1402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派大使郑和七次下西洋,传杨中华文化,杨大明国威,明仁宗,明宣宗统治时为仁宣之治,明朝国力当时在世界为首屈一指。
1488年不属于近代史。1488年为15世纪末,当时的中国为明朝时期。年号:明孝宗弘治元年 戊申年(猴年)。
近代史的时间是1840年-1919年。近代史开始的时间是1840年外国不断的向中国输入不好的东西,这一举动危害到了中国人民的发展,中国人民开始反抗,这一举动有了鸦片战争;在1919年人民把心中的怒火转化为力量爆发出来的时候结束的。这个是从有钱人有土地,农民只可以种不拥有,并且种下的果实都被收割的社会变为有自己一点点权利的社会的一段过去,一段历史,也是爱国的热情猛然爆发的一阶段。近代史是爱国青年崛起,把自己的知识与热情发挥出来,面对敌方的势力把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
明朝弘治元年(即1488年),在澳门半岛西南部的中国居民修建了妈祖阁(或称妈阁庙)祭祀海神。弘治为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佑樘的年号,相对于公元1488年至1505年,前后共十八年。
对于中国来说,1488年不属于近代史,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一般来说以***战争为分界线,***战争之前为古代史,***战争爆发后为近代历史,而以辛亥革命后为现代史,以解放后为新中国史,以1***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为改革开放史。
不属于,1488年不属于近代历史,1488年,属于中国的古代史
传统说法认为,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1919年的历史。之所以这样划分,主要原因是:1840年开始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到1919年以前中国人民主要是在进行旧民主主义革命。
明朝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向亡国之路制度吗军事还是皇帝请诸位解答?
一个朝代的兴衰,主要处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这个朝代的制度优劣;二是这个朝代的制度执行情况,和制度的维系情况。
众所周知,清随明制,清朝继承了明朝的全部制度,只是比明朝多保留了一个八旗制(府兵制)而已,而清朝维系了近三百年。这一点,足以证明,明朝的衰亡,并非是制度出现了什么大问题,而是明朝后期,在制度的执行上,在制度的维系上出现了重大问题。
明朝后期,在制度的执行上,在制度的维系上,之所以会出现重大问题,其关键就在于,明朝后期官场***较为严重。
明朝后期官场***较为严重,不是明朝缺乏监管机制和高压手段造成的。明朝后期官场***的根本,就在于官场上结党营私的现象,极为严重。
在面临集团式***、集团式***的情况下,任何制度都无效,任何监管机制都没用!因此一个朝代要保得长久,首要任务就是反腐,要严令禁止官员搞团团伙伙,要严厉打击官场上的裙带关系。
说到底明朝就是毁于官场党争,毁于官员的贪腐。
首先,朝廷是明令禁止投献制度的,但是人家真这么做了朝廷也管不着,因为人家是自愿的,人家老百姓自己都愿意了,朝廷还狗拿耗子干什么?
那么什么是投献呢?明朝其实底层老百姓的生活是非常穷苦的,各种苛捐杂税可是说是非常多的,很多老百姓家里有地,但是没有卵用,交完税剩下的养活一家子人都成问题,怎么办,于是老百姓就想到了投献,也就是找靠山,找谁做靠山?当官的,刚中科举的,家里有权有势的,他们带着地契,房契一家老小来投献,地契送给你,房契送给你,男丁给你干活做长工,女眷给你当佣人丫鬟,或者继续给你种地,你要比朝廷收的少,至少能让我们有口饭吃!
投献制度在民间的盛行使得明朝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老百姓苦不堪言,却又没有任何改变的办法,特权阶级越来越富,哪怕每天躺在家里都有巨额收入,整个国家都处在这种极度不平衡的状态下,加上明晚期又遇到罕见的小冰河时代,天灾人祸不少,粮食更多的是颗粒无收,更是加剧了这种阶级矛盾!
与其说明朝是如何走向亡国之路的,还不如说我国的封建王朝为什么会循环式的兴亡?简而言之,这就是家天下私有制的历史循环规律。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普通老百姓家也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这似乎是有关人性的一个普遍规律。
地主所有制与家天下
历史进入封建社会后,建立起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发家致富的秘诀就是最大限度的兼并土地,再加上皇帝对大臣的赏赐也是土地,像“食邑制度”便是如此。那么,皇帝这个全天下最大的地主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最自私成就了他的“天下为公”。
以明朝为例,朱元璋待子孙特厚,凡是朱家子孙赏赐的土地是特别丰厚的,到了明朝末期,农民上缴的租子还不够朱家子孙的赏赐呢,这还不包括功臣、地主占有的土地,难怪会发生闯王李自成的起义。
这就是孟子所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不止明朝,历朝历代无不如此,这在私有制的封建王朝是个死循环。
科举制与八股取士
科举制在诞生初期无疑是进步的,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已经演变成八股取士,大大钳制了读书人的思想,阻碍了科技的进步,导致生产力得不到提高。
也就是说,考试的内容太偏重经学,自然科学没有丝毫进步。我们今天都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发达的科技做引导,在土地兼并严重的情况下,阶级矛盾得不到调和,势必激化。
野蛮总是战胜文明
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以努尔哈赤女真部的落后怎么就能战胜强大的明朝呢?但是历史就是这样真实的发生了。女真还是八旗制度,而大明已经有红衣大炮和火枪,但是架不住农民起义和吴三桂的叛变,在内外忧患之下,明朝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北魏取代东晋、元取代南宋、清取代明,无不是野蛮战胜文明的例证。当然,不同历史时期具体情况是不同的,但也无外乎内忧外患、用人不力等原因,而土地问题则是根本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明朝基础知识梳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明朝基础知识梳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