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最厉害的唐朝太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最厉害的唐朝太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末最后一个大太监?
张承业
代表作《财计书》
辅佐唐庄宗成就霸业
张承业(846年-922年),本姓康,字继元,太原府交城(今山西省交城县)人,唐末五代宦官。
张承业自幼入宫,被内常侍张泰收为养子,后升任内供奉。乾宁三年(896年)出任河东监军,加左监门卫将军。他执法严明,得到晋王李克用器重,并接受遗命辅佐李存勖。
唐朝灭亡后,张承业拒绝李存勖的加官进爵,仍旧担任唐朝官职。他在梁晋争霸时期留守太原,执掌后方军政,为李存勖灭梁建国提供了后勤保障。
龙德二年(922年),张承业因李存勖执意称帝,劝谏又不被***纳,以致忧愤得病,最终死于晋阳。后唐建立后,追赠左武卫上将军,赐谥贞宪。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历史上有名的大太监有哪些?宦官真的乱政吗?
有名的话,除去先秦,秦朝有赵高;汉朝有郑众、单超、王甫、曹节、赵忠;北魏有宗爱;唐朝有高力士、李辅国、俱文珍、王守澄、杨复光;五代有张居翰、张承业;宋朝有王继恩、秦翰、李宪;明朝有王振、怀恩、刘瑾、陈矩、魏忠贤、王承恩等。尽管人数众多,但很遗憾的是,这些人中,以反派出场的居多。
【被“脸谱化”的魏忠贤】
几乎历代史书私著,都对常涉及对宦官的议论,尤其以“二十四史”中的《后汉书》、《旧唐书》、《新唐书》及《新五代史》最为显著,主要是因为,这几个时代中,宦官之祸最为剧烈。东汉有两次“党锢之祸”及“十常侍”秉权;在唐朝,则有“甘露之变”。
在宦官高度活跃于政治舞台的时代,宦官集团成员参与政事的程度极深,如东汉郑众、单超等协助皇帝诛杀权臣;至唐朝中后期,宦官两次弑杀皇帝(唐宪宗、唐敬宗),至少两次参与或者主导帝位变更(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
唐文宗时,大宦官王守澄甚至想要趁乱派神策军去屠灭宰相宋申锡全家,可见其狂妄。在乱世过后,主修《新五代史》的欧阳修为劝诫后世,对乱世贤宦这一角色尤有注意:
“君子之于人也,苟有替焉,无所不取”,无论是何人,看待宦官这一“特殊群体”时,都应该持以此种的态度。
【贤宦张居翰】
东汉末年,宦官郭耽、丁肃、徐衍、李巡、赵祐清廉忠直,退居避权,李巡甚至能与诸位大儒一同校订《五经》。如此五人,与同时代以屡次谏诤、操行如同党人名士的吕强类似。但在袁绍率军入宫诛杀所有宦官时,恐怕从来不会因为这些“贤宦”的高德而对其手下留情,无论老少,尽皆屠戮;唐朝末年,宰相崔胤诛杀朝中宦官,并下令各地:“宦官在外者,悉诏所在杀之”。而我们上面提及的贤宦张承业、张居翰就是受到外地藩帅藏匿,才得以活命的。
首先说下历史上太监干政最厉害的是唐朝,因为唐朝太监手上掌握着唐王朝中后期的最重要禁军——神策军,这支部队负责保卫京师和宿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为唐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宦官集团掌握皇帝的生、死、废立大权。唐代自穆宗以后共有九位皇帝,其中,除敬宗、哀帝外,其余均为宦官所立
历史上有名的太监基本上大家都知道。
现在来说一说历史上的***太监乱政。
1.嫪毐
这是给秦始皇嬴政父亲戴绿帽的***太监。战国末期秦国人,秦王嬴政母亲赵太后的男宠。***扮宦官进宫,与秦王嬴政之母太后赵姬私通,倍受太后宠信,被封为长信侯,与太后私生两子,并自称秦王的“***父” 。后来被人告发,发动叛乱失败而被秦王嬴政处以极刑,车裂而死
这可能是秦始皇一世没有立皇后的原因,这也让秦国少了在乱世中维护统治的外戚力量。
并且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后世出现了“杀母立子”的传统。如汉武帝刘彻晚年立太子就杀掉了太子的生母钩弋夫人赵氏。
2.刘克明
给当朝皇帝戴绿帽子并且杀掉皇帝的***太监,刘克明是大太监刘光的养子,刘光凭着自己的权势把他弄进了皇宫,没有给刘克明去势,让他当了一个***太监,侍候太子李湛,因为机灵,刘克明得到了李湛的欢心,后来李湛继位,刘克明地位也水涨船高,高位的刘克明自然有很多宫女女朋友。后来刘克明不满足,逐渐瞄上了皇帝的嫔妃们,与李湛的众多嫔妃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
也是巧合,李湛有次打猎射中了刘克明的***,心虚的刘克明以为皇帝有所察觉想要杀掉自己,于是先下手为强做掉了皇帝,李湛就是在位2年,享年18岁头上绿油油的唐敬宗。
先谈宦官的问题。最早的时候,宦官并不完全由阉人担任,不过在汉代以后成为定例。宦官历史非常悠久,在秦代的时候,制度就已经很完善。之后的所有王朝都使用宦官作为后宫的管理者。但不是每一个王朝都存在宦官干政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王朝的宦官干政现象非常严重,分别是东汉,唐代和明代。
这三个王朝宦官干政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东汉时期,皇帝的寿命普遍不长,政权频繁更迭。这就使得外戚长期干政。小皇帝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外戚的欺压,在成年以后就利用从小陪伴自己的宦官夺权。夺权成功之后,就宠幸宦官,于是就形成了东汉时期非常特殊的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唐代的宦官专权,始于高力士。高力士是唐明皇的宠臣。在皇帝的宠幸下,高力士的权力迅速扩张。继任的太监也继承了他的权力,并继续扩张。唐代中后期的太监是中国历史上太监权力最大的时期。大太监甚至有废立皇帝的权力。当皇帝不听话的时候,甚至于会刺杀皇帝。明代的宦官专权,始于朱棣。朱棣在夺位的时候,得到了以郑和为代表的宦官的支持。朱棣继位以后,宠幸宦官,并且将宦官作为一支政治力量,制衡朝臣。所以明代的宦官是政治活动当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当皇帝无心政事的时候,出现宦官专权,自然也就不足为奇。
再谈干政的问题,确切的说,宦官干政和宦官乱政是两个概念。宦官当中也有一些具有相当政治能力的人,他们干政不一定会拢乱政局。比如明代的冯保,是万历时期一个很有政治能力的太监。张居正的改革,冯保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不过也必须承认,宦官干政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演变成乱政。这是因为相对于官僚阶层,宦官的能力要明显更低一些。他们不是凭借着个人能力取得权力的,而是靠着跟皇帝的密切关系。这必然导致绝大部分宦官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皇帝宠信太监,必然会导致乱政。
中国古代的太监,有名的大多历史形象不佳,比如秦代的赵高,是指鹿为马的典故创造者。明代的魏忠贤,在戏曲和演义小说当中都是误国的太监。清代的李连英,善于敛财。太监当中能够获得历史声誉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东汉时期的太监蔡伦,因为改良造纸术,而名垂史册。另外一个是明代的太监郑和,凭借着下西洋的功绩而被后人铭记。
提到太监,大多数就想到宦官专权,搅乱朝政,导致国家陷入动荡,民不聊生。也确实如此,在中国历史上有权有势的太监比比皆是,就此举出几例。
指鹿为马这个词都不陌生,在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有权有势的大宦官。在秦始皇死后,赵高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扶苏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子,他当时远在边疆,远离政治中心,却被大宦官所害。
胡亥也帝后,赵高害死李斯成为丞相,从此大权独揽,结党营私,横征暴敛,加重秦朝百姓的苦难。第三年他迫秦二世***,另立子婴为秦王。秦朝的灭亡跟赵高也有直接的关系。
明朝的大宦官就更多了,王振就是其中之一,明英宗被瓦剌人给抓了和他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成就了英宗不平凡的一生。
王振和英宗带着在两天之内凑合了20万大军,号称50万,远征瓦剌,在土木堡被瓦剌军全歼英宗被俘,王振死于乱军,从征的数十位文武[_a***_]几乎全部战死沙场。消息传到北京,百官在殿廷上号啕大哭。后来,皇太后命令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
跟着王振的党羽在大殿上被文武大臣当场打死,朱祁钰乃至历朝历代都没出现过过这一幕,这一幕很是惨烈却也大快人心,因为王振及其党羽到处欺压百官,惹得***人怨。
唐朝太监嚣张到什么程度?
唐代宦官势力的扩张与安史之乱有着很大关系。安史之乱平息后,在悍将割据当权、君权衰微的的特殊历史背景之下,皇帝对勋臣、宿将的猜忌加深,因此极力扶植身边的宦官,作为自己的依靠。
从唐肃宗、德宗开始,宦官凭借皇帝的宠幸和依赖,迅速扩张势力。在唐代后期一步步掌握了朝政和军队,大宦官就这样成为了唐帝国后期实际意义上的掌舵人。
唐后期出现的新官职,如枢密使、护军中尉等,皆有宦官充任,手握巨大权力。枢密使主要负责传达皇帝旨意,协助处理内外奏章,并参与决策,实际上架空了宰相的权力并取而代之。
护军中尉是唐代皇帝亲信部队神策军的实际主官,让宦官担任护军中尉,相当于是让宦官掌控了全国最精锐的部队,后果可想而知。
唐后期权倾朝野的大宦官有鱼朝恩、李辅国等。唐代宗时期的鱼朝恩,嚣张跋扈,在和百官谈论政务时,竟敢公开***宰相。如果有其他官员对他的观点有反对意见,他经常会大怒咆哮道:“天下事不由我乎!”
唐肃宗时期的李辅国,手握重兵,身兼数十职,如判元帅行军司马、兵部尚书、中书令、太子家令、殿中监等,权力大至无以复加。当时他基本上代替了皇帝处理政务,“常于银台门决天下事”,事无大小,都由他口授然后交付下面官员施行,最后才上奏皇帝。
到了唐文宗时,皇帝已经强烈感受到自己受制于宦官,于是开始想办法削除宦官势力,但是为时已晚。唐文宗用朝臣李训、郑注谋诛宦官,***言左金吾衙门后院石榴树上天降甘露,邀请大宦官仇士良等前去观看,意图设伏一举消灭宦官。不料事泄,仇士良引禁军入宫大肆***官员,这就是著名的“甘露之变”。
从此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宦官部门),甚至皇帝的生死继承也掌握在宦官手中。唐帝国也因宦官之弊而逐渐走向灭亡。
说道太监专权,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明朝时期是个巅峰,整个明朝出了很多权倾天下的大太监,比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等,可是明朝的太监再厉害,却也没有威胁到皇权,即便是魏忠贤混到了九千岁,结果还是被皇帝一句话就给办了。
时间回到唐朝,在玄宗之前唐朝的太监基本上没有太多的表现,而“安史之乱”以后,太监被授予兵权,更是出了一位太监宰相李辅国,李辅国因拥立之功被重用,并被授予兵权,李辅国和张皇后里应外合把持朝政,巅峰时期皇帝都尊其为“尚父”。
自唐肃宗以后,皇帝的废立多由太监参与其中。更有些胆大包天的太监做出了“弑君”的行为,比如唐顺宗,唐宪宗,唐敬宗的死都和太监有直接关系。唐朝末年太监专权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个时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最厉害的唐朝太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最厉害的唐朝太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