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被篡改了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被篡改了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举头望明月被谁给篡改了?
现在的流行的版本就是被明代的书商蓄意修改过的。
比较一下,有两处不同:一是“明月光”原为“看月光”,一是“望明月”原为“望山月”。
不过,这样一改,诗显得更漂亮了,彭敏认为,“望山月”改成“望明月”,就使诗歌的表达更有普遍性。
为什么有人说清修明史,都是篡改的所以不能看,史书都是后代修前代,难道都不能看?
史书确实很多都是经过篡改的,但大方向都是对的。说实话历史就是过去,而过去的事情对现在影响不是那么大所以有一些篡改并不需要去较真。就比如史书记载明朝正德帝御驾亲征蒙古才杀敌16人。就可能是明大臣怕后事皇帝效仿御驾亲征所以改了史书,或是清朝故意摸黑丑化明朝皇帝篡改的。但对历史进程影响不大又何必去较真呢。
再比如出土的《竹书纪年》与正统历史就差别巨大,比如所书“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再比如隋炀帝杨广历史所书。
如果要历史是完全客观正确的,那么史书作者要没有自己的主观思想不受皇朝统治者的一点影响。但史书却是统治者书写为王朝统治所服务的,所以往往史书有一些篡改是难免的。并不是只有清朝篡改了明史!
再一点随着不断考古发掘的进行,往往会出土许多古代文献资料记载,这就可以与史书相佐证更好的完善历史。
有人说清朝篡改了《明史》,那么《明史》中,万历年间以前的记载有哪些是与其他史料不同的?
明史确实多处篡改,不需要其他史料反驳,很多地方都是自己说的谎都圆不了,比如说编写元史的是十个人,结果名字只有9个,莫非没名字哪位是***人?其次是牵强,徐达传里什么重八夜观星象,如何如何,所以嫉妒徐达,然后徐达死,明显牵强,更扯淡还有朱棣三儿子从南京瞬移回北平,朱允炆扣朱棣三儿子,朱棣投鼠忌器不敢造反,所以朱棣三儿子今天逃走明天就到北平,朱棣造反,牛逼啊,莫非坐高铁啊?此类错漏一抓一大把,完全是为黑明朝!
明史就是清朝编写的,怎么篡改?根据统治需要或者为尊者讳而篡改某些历史真实倒是有可能的,哪朝没有?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以后写清史和民国史,不也要根据自己需要编写么?有啥奇怪?
四库全书烧书毁书后很难去识别史料真不真实了。
不过,从日本韩国的汉学典籍记载明朝的历史和明朝的史实有很大出入。
证明了满清的篡改。
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编辑的基础都是从民间藏书里编辑的。
清朝后就没有基础编辑清朝之前的史料了。
差别还是有的,我就举一下《明史》和明朝人陈建编的《皇明通纪》关于洪武元年的事比一比吧。《皇明通纪》是嘉靖时期写成的,是明朝人写明朝自己的事,很多写法跟《明史》确实不一样。
《明史》和《皇明通纪》洪武元年正月都记载了朱元璋正式称帝,册封百官,内容基本上一样,只有一处差别比较明显,而且是有意为之,就是朱元璋立太子,并命丞相李善长、徐达兼东宫官辅导太子。《明史》太祖本纪只说了有这么一件事,在朱标的列传里补记了下原因,说当时的中书省和大都督军都建议朱元璋按元朝的习惯由太子来兼任中书令,朱元璋说元朝的制度不足法,拒绝了。
而在《皇明通纪》中,历史的真相是,不是什么中书省、大都督府这些机构提的这个建议,中书省只是建议中书省的最高长官应该是中书令,反倒是大名鼎鼎的刘基刘伯温给朱元璋提的这个让太子当中书令的建议,刘基认为让太子兼任中书令是元朝的习惯,应该沿用。
朱元璋回复说:“元朝是胡人,元朝的习惯就是任用官员不用贤人,只知道照顾自己人,元朝的经验要不得,我们不学习古人,却去学习胡人的经验,你是什么道理!何况太子年纪还小,应该跟着丞相们学习政务,没有这个能力,当什么中书令,等太子长大了,国家大事都要他参与,也没有必要非要挂个中书令的头衔!”刘基的形象崩坏了,有没有!
仅对比《明史》和《皇明通纪》关于这件事的不同笔法,就大有意思的。一是《明史》对刘基比较友好,因为清朝以后,刘基的名气大,名声还比较好,所以《明史》把刘基干的这件事,笼统的归到中书省等机构,而不直接点名,保护了刘基高大形象,如果把刘基认为朱元璋应该学习元朝的事明确地写下,刘基怕是要掉不少粉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被篡改了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被篡改了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