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贡献大的名人,唐朝历史贡献大的名人有哪些

kodinid 3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贡献大的名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贡献大的名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有哪些成就?
  2. 大家知道唐代的四大名家吗?
  3. 唐代历史上,名声最好的帝王是哪一位?

唐朝有哪些成就

唐朝著名的成就是唐诗,很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作了很多很多诗篇,对后世影响极大。再就是开辟了丝绸之路,把中华文明传播于四海,把丝绸陶瓷带到西亚,把西亚许多物品带回中国

大家知道唐代的四大名家吗?

一、初唐四大家,指的是唐朝初年的四位大文人——薛稷、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这四人均为书画名家,秉承先人的艺术精髓,融合进个人的特色,为唐初文坛注入了新鲜活力。

唐朝历史贡献大的名人,唐朝历史贡献大的名人有哪些-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盛唐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等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分别在狂草和楷书方面开创了新的境界。篆隶二体又重新出现书坛,虽未见超出古人之上,但颇有一些名家。篆书以李阳冰声名最大,其成就则不如史惟则。隶书则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四家。这时的名家还有徐浩、卢藏用、苏灵之、张从申等人。

三、中唐:擅篆隶者,有李阳冰、韩择木、徐浩、史惟则、尹元凯、李隆基等。

四、晚唐书法杜牧、高闲、裴休等。初唐书法家有孙过庭及盛唐的张旭、怀素、贺知章等著名的书家。

唐朝历史贡献大的名人,唐朝历史贡献大的名人有哪些-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代四大名家亦是唐代四大楷书书法家。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从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秦篆(即小篆)、汉隶、草书、楷书发展而来的。到了唐代,楷书臻于完善,故有“唐人尚法”之说。从初唐到晚唐近三百年间,楷书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被人们尊崇为书艺极诣。因此,评价唐代四大书法家似应从楷书家中来另择。而唐代楷书成就和影响最大的应属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

欧阳询、虞世南不仅是跨越隋、唐两代的唐楷先师,为楷书的发展完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法度森严的欧体、虞体对历代书法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书法爱好者们仍视之为入楷之门而潜心追摹。可见欧阳询、虞世南的影响久经不衰。

颜真卿是唐代以来第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书法革新家。颜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独树一帜,改变初唐之秀媚,创唐代盛世之硕风。反映盛唐宏伟气魄的颜体呈现于书坛之后,使唐代书法有了自己的面貌。颜真卿独具风貌的书法,沿袭至今,为后世景仰,影响极为广泛。特别是颜真卿以书法家的书品和爱国英烈的人品,博得人们的敬爱。

唐朝历史贡献大的名人,唐朝历史贡献大的名人有哪些-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晚唐的柳公权又在颜体的基础上揉进了自己的风格。既以中官紧密,四肢宽博舒展区别于欧体,又以清秀峻爽,骨力劲健区别于颜体。人们常以“颜筋柳骨”来美称柳体,其影响也极为广泛。

唐朝历史从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开始,到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篡唐为止,共289年。历史学家将唐朝历史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期间,产生了诸如欧阳询等许多知名书画大家。

唐代书法最著名四大家主要是指,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的代表作主要有《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的代表作品是《孟法师碑》;颜真卿的代表作为《礼乐集》;柳公权的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

其中,褚遂良、欧阳询属于初唐时期著名书画家代表。颜真卿和柳公权属于盛唐时期主要代表。

中唐和晚唐时期产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李阳冰、徐浩、杜牧、贺知章等著名书画大家。

下图为传世碑刻《金刚经刻石》(截图)

唐代历史上,名声最好的帝王是哪一位?

如果问的是唐代历史上功劳最大的皇帝是谁?我毫无疑问地会选唐太宗李世民。但若你问的是唐代那个皇帝的名声最好,我只能说,是唐高宗李治了。为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李治的性情好。李治自小聪慧仁厚,孝顺父母,和眭兄弟,一直安分守己,没有其它非份之念。有一次,他那当皇帝的老爸李世民见他跟着老师萧德言在学习,就问他:你觉得学的这些书中,哪本最重要?李治脱口而出:《孝经》最重要。因为懂了孝道,才能小时敬奉父母,长大效忠君王。

李世民听后非常高兴,夸赞他懂事,说:你能有这样的想法,日后一定能事奉父兄,做好臣子了!

他九岁时,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去世,他年纪虽幼,却哀毁终日,痛哭不止,不思茶饭,连身边的男女仆人都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他当皇帝的老爸李世民听说后,也多次派人安慰劝说,才稍微吃一点粥饭。

从此以后,李世民也对他另眼相看,不久就在李治晋王爵位后,又加了右武侯大将军

其次,李治的运气好。李治在李世民十四个儿子中,排名第九,在嫡子中排位老三,不论按年长还是论嫡序,都轮不上他当接班人。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由于他的两位嫡兄争夺继承权位,两败俱伤,才使这天大的好事出人意料地落到了李治的头上了。

太宗李世民早年已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但后来又对嫡次子魏王李泰十分宠爱,几乎到了要啥给啥,无一复加的地步了。也可以说,连太子的待遇也不如他。这让太子李承乾感到了巨大的威胁。事实上,李世民也真有过易储的想法,只不过于理于法都不好说,很容易招致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这班老臣的反对。而魏王李泰也确实一直窥视太子的宝座,总在父亲面前说李承乾的坏话。

这种情况下,太子李承乾决定铤而走险,联系侯君集等人要先下手为强,对李世民进行逼宫。后来事情败露,李承乾被废黜。

太子被废,按顺序,应该由魏王李泰继任,李世民也确有这种打算。李泰闻讯,大喜过望,利令智昏地跑到老爸李世民那表态说,如果立我为太子,百年以后,我将把儿子都杀掉,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同时又跑到弟弟李治那里,威吓他说,你与太子叛乱有联系,赶快向父亲认罪,说自已不愿做太子!

后来李世民在大臣的提醒下,认识到李泰的奸诈,就痛哭流涕地立了李治为太子。这真"人算不如天算",有福不用忙,没福跑断肠啊!

唐代历史上,名声最好的帝王当属唐太宗李世民(599—649),他的统治史称“贞观之治”,后世唐帝王稍有野心或取得一些成绩史书就称赞为“有太宗之志、有贞观遗风”,可见太宗在唐代就成为了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了。

太宗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帮助父亲高祖打下江山,能征善战,功劳最大,所以被军队爱戴拥护是必然的了。这对皇太子哥哥形成了皇位继承威胁,皇太子和弟弟李元吉结成联盟共同对付李世民,最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哥哥和弟弟,即位做了皇帝。

或许是皇位来得有些不正当吧,李世民做皇帝就特别卖力,立志做个尧舜般的好皇帝。他在位时,特别是前期,能以亡隋为戒,任贤纳谏,重用魏徵、房玄龄等直臣良相,使吏治清明,刑罚较轻,社会安定,经济复兴。他兴办学校,发展科举,提倡书法,吸收周边各族的优秀文化,使华夏文化更加辉煌,最终奠定了唐帝国在中华史上的赫赫地位。

对外关系上,他实行较开明政策,降则抚之,叛则讨之。先后征服东突厥、土谷浑和高昌王国,设置西州(治今新疆吐鲁番东)和安西都护府,维护辽阔疆域,畅通丝绸之路,促进中原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特别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文成公主出嫁松赞干布之事,更显示了太宗对周边民族的友好态度,对于密切汉藏关系有深远影响。

当然,永不退休的弊端在太宗身上一样出现了,晚年他开始[_a***_]享受,营缮相继,赋役繁重,疏忌大臣。正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亦悲乎?但,好歹他得以善终了。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卒于终南山翠微宫之含元殿。八月葬昭陵(在今陕西礼泉东北),庙号太宗,谥文皇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贡献大的名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贡献大的名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李世民 李治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