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解说崇祯的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解说崇祯的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崇祯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对大明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说起朱由检,很多人都替他惋惜,认为他做出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事情,因此大明王朝亡国的这个锅,真的不该由他来背。但是我们翻阅历史,却发现他身上并不是一点责任都没有,而且责任还不小。我们可以拿他和他的祖上老朱皇帝相比较,除了继承了朱元璋的姓氏以外,他没有继承一点有用的本事,反而是恶习学了不少。比如朱元璋残暴嗜杀的本性,他学的是登峰造极、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元璋当初之所以杀掉那些人,首先还是因为这些人罪大恶极、十恶不赦。比如胡惟庸,他攀着李善长这条线,上了大明王朝的船,就开始拼命地结党营私、党同伐异,任何一个皇帝遇到这种事,都是无法容忍的。其实胡惟庸完全该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只是由此而生发的滥杀无辜,给朱元璋也留下了残暴之名。不过他虽然杀了这么多人,却没有把大明的天下给杀乱。因为这时候天下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下。
到了他的不肖子孙朱由检手里,却完全成为了另外一个样子。这时候的大明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人心都难以聚拢,他却偏偏要学着祖上杀伐果断的样子,冥顽不顾地举起了屠刀、染红了双手。朱由检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大明朝还有许多堪用的武将。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孙承宗,还有袁崇焕,再后来就是洪承畴。但他倒好,完全就是丢一座城就杀一个将,这天底下的将军再多也经不起这样的杀戮呀!试问一下,天下有不打败仗的将军吗?
崇祯小的时候并不被家族看中,甚至遭到岐视。明末几代皇帝都不务正业,为了***需要搞起炼丹术,大权旁落,宦官执政,多为早亡,祟祯父輩(熹宗)之后,实在找不出人来,才轮到他。崇祯(朱由检)接位时,明朝已处于千疮百孔,虽然在他维政16年(1628一1644),克俭自律,厉精啚治,也杀了不少人,明朝气数已尽,无力回天!
崇祯皇帝没能跳出历史局限看清大明存在的问题,也无法拿出完美的方案来解决大明面临的困境,最后只能以天子守社稷的口号,吊死在北京的煤山上,为大明殉葬,成为大明朝最后一个正统皇帝。
崇祯皇帝
他即位前是信王而不是太子,从未接受正统的皇帝这个职业的培训(东宫教育)。崇祯皇帝仅仅因为天启皇帝23岁英年早逝,膝下无子,才被天启皇帝选为接班人。
正常的皇太子从小就要在东宫接受文臣的教育。父子关系和睦的,也会由当皇帝的父亲直接对当太子的皇子言传身教。这样等到太子成年后,基本上能够成为一个拥有合格职业技能的皇帝。
可惜,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因为自己的父辈忽视***教育,导致他们一个没有皇帝的职业道德,天天做木工不顾国家大事,导致宦官干政,阉党横行;一个没有皇帝的职业技能,天天为国家大事操劳,却不能知人善用,明刑正典,导致民不聊生,朝局崩坏。
崇祯皇帝继位后通过提前布置,一举铲除了魏忠贤及其阉党党羽。崇祯皇帝按魏忠贤被检举的罪责将其发配到凤阳皇陵让其为朱元璋的祖宗看守皇陵。但是被发配的魏忠贤却仍然十分嚣张,他装了四十箱珍宝,还带领这豢养的几百个家丁,一路护送前往凤阳,根本不像一个被发配的***,而向是一个搬家的富豪。得知消息之后的崇祯皇帝愈发的震怒,于是又下旨将魏忠贤捉拿回京。
魏忠贤
魏忠贤已经得到密报,知道崇祯皇帝已经派人前来捉拿他,知道自己无处可逃的魏忠贤只得选择上吊***。虽说魏忠贤有过分的地方,但毕竟在拥立信王朱由检上位这件事上对崇祯皇帝是有功的,不然以当时的政治形势,魏忠贤稍有野心只是信王的朱由检就可能死于非命,而真正形成太后“垂帘听政”魏忠贤仍掌大权的结局。对于魏忠贤着种太监来说,就是***的奴才,既然已经把他的势力连根拔起了,也发配他去凤阳守皇陵了,何苦在出尔反尔的要逼死魏忠贤,给文臣们留下一个兔死狐悲的感触呢?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在位十七年恪尽职守勤政为民,但未能拯救大厦将倾的明朝,1644年李自成带领的义军攻陷北京,崇祯自缢于煤山。
对于崇祯皇帝我们往往会把他说成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但其实崇祯皇帝对于明朝的灭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崇祯皇帝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种种所为对大明朝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明天启皇帝去世后,其弟朱由检登基,年号崇祯,要说崇祯是位勤勉的皇帝,这恐怕是毫无争议的,即位之后大力清除阉党,***众多冤狱,起用袁崇焕守辽,本是有作为的皇帝。可崇祯皇帝接手的大明王朝北方连年大旱,各地民变不断爆发。外部关外的满清也不断南下掠夺骚扰,使得崇祯皇帝寝食难安,焦劳成疾,据说才二十几岁的崇祯帝就有了很多的白发,并且长了皱纹,但当时的明朝已经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崇祯再有作为也是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
崇祯皇帝急于求功的表现最主要是,他在位十七年竟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这样的频繁地调整官吏在中国历代君王中几乎是不可见的。另外有几次在绞杀农民起义军的关键时候就因为限期问题,前线大将惨遭问罪甚至砍头,导致功亏一篑。崇祯皇帝还动辄怒斥罢官,文公大臣和皇上形成隔阂,不敢担当。崇祯不懂得爱惜人才,靠杀戮来振作人心,实为不该。
明朝晚期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军事实力受损。崇祯皇帝启用袁崇焕一度使清兵南下受阻,后皇太极趁机实施反间计,崇祯最终相信了谣言,以通敌叛国罪凌迟处死了袁崇焕。其实崇祯期间杀死的内阁大学士、总督、巡抚加在一起十多名文武大臣杀戮之多仅次于祖洪武时期。崇祯一朝最能治军的三个人卢象升、袁崇焕、孙传庭几乎都没有落个好的下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解说崇祯的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解说崇祯的故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