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上的狗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上的狗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电视电影以清朝和唐朝的历史为主要题材?
清朝题材多,是因为清朝历史近,保存的文献资料、物品、宫殿都多,容易拍。唐朝题材多,我并没有太感觉到,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可能是因为唐朝开放,比较适合拍浪漫主义的故事以及有关爱情的题材。
我们看历史剧,哪怕只是披着历史剧外衣的偶像剧,或多或少都会去探究这个服装对不对,讲的话符不符合当时的情况,礼仪有没有错误。如果犯了常识性错误很容易被骂的狗血喷头。有些则是历史实在过于久远,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准备服装道具。但是清朝戏就简单了。故宫、颐和园就在那儿,清朝的环境一目了然,还有很多清末的老照片,各种文献资料、实物也都特别丰富,拍一部清朝的戏不用太花心思去研究究竟让他们穿什么用什么住什么样的宫殿。所以,拍清宫剧省时省力,尤其是需要拍出那种恢弘大气场景的时候,因为根据故宫、颐和园造摄影棚有现成的样子在,不用自己琢磨细想。
至于唐朝,因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朝代,存续时间长,国力强盛。既有唐太宗这样的豪迈君主,又有武则天这样的铁腕女强人。最重要的是,有李隆基杨玉环这样的爱情故事。爱情是***剧不变的主题,哪怕再正式的***剧,也多少会穿插爱情元素,这是观众最喜闻乐见的。在唐朝这种开放的朝代,连皇帝贵妃都在带头上演凄美的爱情故事,更不要说那一个个朝中的、民间的传奇人物。要在唐朝背景下拍一部爱情故事,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反观后来宋代开始程朱理学兴起,思想趋于保守,再想有浪漫主义爱情故事就跟时代大背景格格不入了。
李世民处置李元吉,将其妻子纳入后宫,为何杨氏愿意入宫?
其实,李世民缺的不是女人。他把弟弟杀了,却留下弟媳,一般人不理解,但在李世民看来属正常之举。从杀李元吉的儿子来看,李世民是心狠手辣之人,没有心软之理。他留下杨氏,并非一念之善,而是与他有鲜卑人的血统有关。鲜卑人是游牧民族,有丈夫死了改嫁兄弟的习俗。
如果杨氏不入宫,只有两个方案,一是杀了以绝后患,二是流放民间。杨氏到了民间,以唐代的民俗,改嫁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不合礼法,饿死的可能性最大。
至于杨氏,她可能没有多少礼教观念,跟元吉的感情也不足以使她殉情。如果流落民间,肯定生不如死。倒不如跟了二哥,保住性命不说,对娘家人也有好处。
话说回来,作为一个女人,如果英明神武如李世民,想娶你,你从不从?
杨氏能嫁李二哥,说明唐朝的确民风开放,李世民的确豪放不羁。
李世民处死李元吉,纳其妻为妃,而杨氏毫无反抗,是有着五大因素所决定。
下面我们来列举一下,这五大因素到底是啥。
不入宫不中,不入宫会被杀头,或者被贬谪为浣女等,或者像后来的武则天那样,出家当了尼姑。
若他继续入住后宫,还能继续享用锦衣玉食,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身为女子,而且是已经嫁人的女子,如果不顺从李世民,她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吗?
可以说,如果她不嫁给李世民,那么其他人也不敢娶她,往后余生,只得独守闺房,凄凄惨惨戚戚。
杨氏能为李元吉所娶,自然背后有一个家族在支撑。杨氏为了护佑一整个家族,她必须要嫁给李世民。李世民除了看重杨氏的美色之外,还有一项因素,是为了安定杨氏一门,争取到杨氏家族的支持。
而杨氏的抉择,也是为了杨家一门的安危所考虑,与皇上交恶,不是什么好事,李世民可不是什么仁善之辈,若李世民想动杨家,那么杨家难逃灭顶之灾。
李世民对杨氏也确实喜欢,否则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甘愿为后世史官所书,也定要纳其为妃。他作为一代帝王,不会想不到这一点,但他还是这么做了。
当年李世民原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还想把杨氏立为皇后,最后因为大臣的强烈劝阻,才没有成功。
当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将两兄弟一鼓作气杀死,并屠戮了他们的儿子。这些人都是李世民的侄子,但他连眼睛都不眨。
老公被杀,儿子被斩草除根,只剩下几个女眷和未成年的***,一个孤苦伶仃的女人,面对一手遮天,强纳自己入宫的皇帝李世民,大家觉得她还有什么能力反抗吗?
稍微熟悉唐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夺得皇位的关键一招,但干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只是玄武门的第一步,接下来李世民还干了以下几件事,才把皇位拿到手。
一是斩草除根,干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儿子。当时,李建成、李元吉分别有五个儿子,最大的刚刚成年,最小的尚在襁褓。
按理说,李建成、李元吉一死,这些孩子没什么威胁,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谁能保证他们牢记血海深仇,将来找李世民寻仇?所以李世民一不做二不休,把十个侄子全部干掉,一个不留,而且全部开除宗室籍,成为庶民。这样一来,李建成和李元吉就绝后了。
二是软硬兼施,逼迫父亲李渊禅位给自己。李建成、李元吉一死,李渊只剩下李世民这一个儿子,李渊自然知道李世民想要什么,他也没得选择,只好宣布册李世民为皇太子,一切军国大事听其处分。不久后,李渊宣布禅位给李世民,自己当了太上皇。
三是权色兼收,把弟媳齐王妃杨氏纳入后宫。李世民虽然干掉了哥哥、弟弟及其儿子们,但对他们的女眷,包括嫔妃妻妾、女儿等并未赶尽杀绝。相反,齐王妃杨氏因为天生丽质,美貌绝伦,让李世民心旌摇荡,不能自己,竟然直接将弟媳纳入自己的后宫。
李世民跟自己有杀夫戮子之仇,杨氏当然对其恨之入骨,但杨氏只是一介女流,根本无力给丈夫和孩子报仇,何况对方是皇帝,而且杨氏还要抚养自己和李元吉未成年的女儿,所以只得不情愿地被李世民纳入后宫。
不过李世民对这位天下绝色的弟媳倍加宠幸,让她给自己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曹王李明,这也足见他对杨氏的用情之深。
更夸张的是,长孙皇后去世后,中宫长期缺位,李世民甚至一度想册杨氏为皇后,只是遭到魏征等人激烈反对而作罢,看来李世民对杨氏是完全的真爱,杨氏本人应该也能感同身受吧!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李世民在杀死弟弟李元吉之后,将其妻子纳入后宫。站在杨氏的角度,李世民是她的杀夫仇人。既然如此,为何她还愿意入宫?
实际上,并不是杨氏愿意入宫,而是她不得不入宫。李世民做事非常的狠辣,他为了防止李元吉的儿子替父报仇,所以把他们全部杀死了。
如果杨氏不愿意入宫,那么她肯定也是死路一条。对于杨氏来说一切能够反抗的途径都没了。
即便是曾经的***手中有兵马,对杨氏来说也还是没用。李建成还有李元吉的士兵在听到主子的死讯后,害怕李世民清算,所以很快就逃离了。
退一步讲,即使这些士兵没有离开,杨氏也没有调动他们的资格,毕竟是一个没有太多手腕的女流之辈。
至于李渊这边,她也指望不上。李渊也是无暇顾及李元吉的家眷。在玄武门事变尾声的时候,尉迟敬德当时可是拿着长矛走进皇宫的。当时皇宫周围的人没有阻拦,是因为依照规定,尉迟将军是有资格这么做的。但是这个时间点非常的敏感,所以李渊才会非常的惊讶。
尉迟敬德对李渊把太子和李元吉形容为作恶的坏人,他说自己过来是负责保护李渊的。
“遣臣宿卫”这句话非常值得玩味,这句话的意识是尉迟敬德要贴身保护李渊。这句话说得非常客气,但相信大家应该能感受到里面暗含的肃杀之气了。
李世民此时已经没有回头的路了,他做事肯定要符合规矩,但是他还必须要让李渊感受到自己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李渊曾经嘱咐李世民,让他放过李建成还有李元吉的孩子。李世民***意答应,之后还是将他们杀死。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主要角色,在历史上的原型分别是谁?
《长安十二时辰》播出后受到的热烈反响出人意料,剧中对细节的刻画与还原,以“十二时辰”的生活状态带领观众领略盛唐文化之美、生活之美,连许多文史作者也深深喜欢上这部剧,引出好多热评和热议。剧中的人物角色设定棱角分明,各有所长,以电视剧对照历史,发现有很多人能找到原型。
主角李必就不多说了,唐朝神仙宰相李泌,又成了三位帝皇之师,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位皇帝,玄宗赏识后,与张九龄为友,深谙黄老之道,淡然处理,超然出世又入世,以入世修出世,他处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亲眼见证安史之乱的全过程,为国家治乱提出众多建言良策,提出以长期消耗战拖垮叛军战略,肃宗因没能贯彻他的战略,使得平定***功亏一篑,乱事虽平,形成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局面。又为保护每一朝的太子尽心尽力,故得到四朝皇帝的敬重,最难得是淡薄名利,受排挤时飘然远去,深山隐居,国家有事时就出手相助,权逾宰相的神仙中人。(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有意思的是何执正,原型是历史上有名的文人贺知章,李泌一开始以为他是幕后元凶,但是直到最后一刻才发现,真正的幕后主使是贺知章的养子贺东,而据读过原著的人说,书中幕后元凶其实就是贺知章,书中的徐宾死前写在墙上的两个字“四”和“日”,就是四明狂客的前部份。可能剧集在过审时被删改了,毕竟涉及污化历史名人。真实的贺知章是武则天时的状元,玄宗时得张说的推荐,官运小通,一直做到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人称贺监。(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太子李玙的原型是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与右相林九郎敌对,林九郎原型右相李林甫,长于权术,老谋深算。太子有被废黜的危险,幸好有何执正、李必等的支持。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三子,玄宗长子早逝,次子李瑛当上太子被武惠妃与李林甫合谋谗攻,被废赐死。李亨才得以上位,武惠妃为自己的儿子李瑁谋夺太子位,未及出手病死,李林甫继续她的未竟事业,与李亨屡屡作对,太子多次险象环生,幸好李隆基也懒得再折腾,才不致被废,在唐玄宗入蜀时自请留下平定叛军,走到灵武即位称帝。(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李林甫是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算皇室远宗,担任宰相十九年,利用李隆基年纪渐大眈于享乐,乘机大权独揽,蔽塞言路,排斥贤才,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但又是安禄山唯一忌惮的朝臣,成语口蜜腹剑的发明人。死后被诬造反,唐玄宗命人劈开李林甫的棺木,挖出口内含珠,剥下金紫朝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上的狗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上的狗血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