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我国唐朝航海历史资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我国唐朝航海历史资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宋朝的航海经济怎么样?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航海经济最发达的时期,为了适应远洋航海的需要,在指南针和航海星图就诞生了。根据宋朝《萍州可谈》、《梦溪笔谈》等著作描述,航海者都会随身携带各种样式的指南针,有用蚕丝悬挂磁铁的,有把磁针悬浮在水上的,还有镶嵌在海图上组装的,总之应用是非常广泛。虽然大家都说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但事实上西汉时造纸就已经出现了,不过成本一直非常高。真正发扬光大则是在南宋,南宋的纸做的非常薄、软、轻、细,价格也非常低廉,甚至已经有了可以用来印刷钞票的高质量纸张。
一、前所未有的支持航海贸易
与以往朝代比较,海外贸易范围更加扩大,港口增多,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和品种大幅度增加。更为突出的是有专门的***机构管理——市舶司,鼓励海外贸易。
二、统治者支持航海贸易:都是因为可观的财政收入
从宋太祖开始,统治者都极为支持航海贸易,都是因为国家能从海外贸易中获得丰富的财政收入。
三、宋代海商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角
宋代航海事业的发达,很大程度上说明古代“丝绸之路”的重心已经转为东南海道,当时广州就成为第一大贸易港口。北宋开始航海技术逐渐发达,比如海船就已经使用指南针测定航向,中国航船成为了中外海上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
宋代航海经济的繁荣前所未有,成为时代的主角,但是却没有因为这一繁荣挽救积弱积贫的颓势。
宋朝的航海经济怎么样?我想题主的意思应该是宋代的海外贸易情况。其实,我国与海外各国的贸易,从秦汉开始便已比较发达了,而到了宋代可以说是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主要表现为:与海外各国贸易范围扩大,对外贸易港口不断增加,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增加。
首先来说贸易范围。据史书记载,与宋代有贸易往来的国家有50多个,这些国家统称为南海诸国。南海诸国中包括东南亚诸国,如三佛齐、渤泥等国,还有交趾、占城、真腊、吉兰丹等国,然后过麻六甲,到印度洋,有“西天诸国”,过了“西天诸国”便是大食诸国,最远能到达非洲东岸的许多国家。再加上高丽和日本,可以说宋代海外贸易范围是前无古人的。
再说贸易装备。宋代海外贸易之所以这么发达,与其发达的航海装备和技术有很大的关系,在当时中国制造的船只以坚实而闻名于世,不仅如此,当时中国的航海技术也最发达,史书上这样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是世界航海史上最早使用指南针的记载,正是靠着坚实的船只和指南针的运用,才使得宋代的海上贸易格外发达。
第三,说说贸易管理方面。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代继承了唐代的做法,在港口设立市舶司进行管理。北宋的市舶司有广州、福州、杭州、明州、密州板桥镇五处,南宋则有广南、福建和两浙三处,这些地方都是当时重要的贸易港口。当然了,对于海外贸易宋代还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定来规范管理,可见***都海外贸易的重视。
总之,宋代的海外贸易格外发达,对当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当然了,海外贸易也导致了宋带铜钱的外流,这点对当时经济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危害的。
唐朝中期陆上丝绸之路中断后,丝绸作为商品外传逐渐由陆路转向海路。宋朝***不断发展海上贸易往来,开拓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海外贸易区域,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取代古老的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唐大诏令集》称“伊吾(今哈密)之右,商旅相继,职贡不绝。”唐朝形成了自两汉以来东西陆路交通的鼎盛时期。天宝十年(751),唐朝与大食在坦罗斯交战,结果唐军战败,唐朝在西域威信急剧下降。公元 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数年间,西北数十州相继沦没,自凤翔以西,分州以北,皆为坐衽矣。”唐朝就此失去对西域的控制。
北宋建立前,中国历史经历了两百余年的封建割据时期。在五代分裂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赵宋王朝始终未能摆脱来自北方马背上民族的威胁。契丹、女真以及党项族先后在北方建立政权。由于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持续威胁与挤压,西北陆路的外交空间基本杜绝,宋南渡后,自散关及淮河中流以北尽割于金。迄于宋亡一百五十年间,南北交通为之隔绝。面向东南海陆,发展与东南亚等国的关系,乃势所必然,“于时宋已南渡,诸蕃惟市舶仅通,故所言皆海国之事。”
北宋时,“工商杂类”有奇才者,可以通过科举做官,北宋末年,富商巨贾通过进纳等段,“皆有入仕之门。”王安石变法,海外贸易被赋予重要地位。东至高丽、日本,南至阇婆、渤泥、三佛齐,西至大食,皆往来交通,贸易有无。
南宋时,随着国土不断萎缩,国家编户与赋税收入大为减少,而国家开支、军费开支、宫廷消费等始终居高不下,开拓财源、增收市舶之利是国家财政理所当然的抉择。宋朝***不断发展海上贸易往来,开拓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海外贸易区域,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取代古老的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有学者称“这一时期国内虽然***,却是历史上航海业最为兴盛发达的时期,是海洋雕塑了历史进程。”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至此进入鼎盛阶段。
陆上丝路的衰落还应归因于其局限性。首先,陆上丝绸之路位于我国西北,地处内陆,只能向西外传,而我国主要的外销商品如丝、瓷、茶等产区,都远在东南沿海。其次,陆路经过国家中如果有发生***或垄断者操纵了丝路,就会影响全线的畅通。再次,陆路的自然条件恶劣,要越过葱岭和戈壁沙漠,风沙弥漫,行程艰巨,运输量有限。我国海岸线绵长,有大量终年不冻良港,海运临近生产商品基地,海船运输量大,能到达陆路不能到达的国家和地区。
古代的中国为何不能够兴起大航海?而西欧却成为最大的赢家?
一提起大航海,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哥伦布,1498年发现了新大陆,他当年可不是为了探索什么新大陆,而是要去东方的印度求财。而且还和当时的英王为了利益的分成签了合同,让英女王资助他这次的冒险活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英国***是鼓励这样的冒险行为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另一个国家荷兰,荷兰的人口在16世纪约100万人口,国土一半以上比海平面低,农产收入根本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很早就开始了商业贸易,由于当地盛产鲱鱼,且荷兰人发明了储存鲱鱼的方法,使得鲱鱼成为当时的畅销产品,在利益的驱动下,这样远洋贸易就逐渐成型。资本的不断的注入,利益回报的可观,使得西欧国家成了大航海时代的赢家。
反观中国,正值明朝,从郑和下西洋来看,当时的造船技术远洋是不成问题的。出问题的是明朝的政令,不允许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朱元璋就立下了“不许寸板下海”的祖训,这使得民间资本也不能与海外诸国通商贸易,利益的链条无法形成。
从上面可以看出,一个鼓励,一个阻断,大航海时代就注定了谁是赢家了。
中国的航海时代停止于明朝中叶,这个和明清时期统治者的专制思想有很大的关系,而中国历史上“专制智慧”的巅峰应该就是明清时期。***要稳定,危险一般就两处,一处是外患,一处是内忧。想要解决外患,断绝与外面的一切联系就是不二法门,也就是所谓的“闭关锁国”。
中国自秦朝以来,一直都是世界的中心,先有西汉张骞出使西域,隋唐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后有鉴真东渡,郑和七下西洋的文化经济传播。据记载,明朝初年就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和最强大的海军,经济和政治势力辐射整个西太平洋地区。根据日本的滨下武志研究,15世纪前后,西太平洋地区出现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以白银为统一货币、(和现在的美元性质基本一样)无关税壁垒的政治经济联盟,这是当时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和结构最稳定的区域性国际体系。中国与周边六十多个国家形成了一种“朝贡秩序”,由宗主国(中国)提供国际性安全保障,朝贡国对中国表示效忠。从1405年开始的“郑和七下西洋”其实是明王朝对这个联盟体系的大规模巡检,不管是近三万名的随员还是六十多艘九桅大帆船组成的庞大舰队,在当时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无法比拟的!
上图是郑和下西洋的宝船
那么如此强大的海军为什么会消失?
这就又回到了文章前面的问题,这个和明清时期的统治者思想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明朝前期的[_a***_]政策,沿海港口的发达与经济空前繁荣,使各朝贡国对宗主国(中国)的财富产生了强烈的向往,以倭寇为代表的烧杀抢掠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对统治者来说江山的稳固远比经济发展要重要的多,再加上维持海军需要庞大的开支,在党争和***驱使下,以国家安全***稳定为前提,关闭一切对外开放的港口。朝廷更是明令禁止沿海人民与朝贡国发生贸易,不得建造双桅杆的船只,否则按“私通外国”视同叛乱治罪,就这样造船技术戛然而止,海军体系自我毁灭。
西欧大航海的崛起
而对欧洲人向往东方的强烈欲望,来自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里面详尽的描述了东方大国“遍地是黄金”的富有。从此,欧洲人就没停止过对东方大国的探索和对财富的渴望。与停止郑和下西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国书,向西航行登录了美洲,自此,伟大的“地理***现”时代开始了。后来的事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欧洲开始了文艺复兴,接着又是工业革命,从此中国在世界发展潮流的中心“渐行渐远”。
直到500年后的今天,海洋强权依然是各大国争夺的重点。中国在世界上“消失”的这500年,可以说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者在思想上的“墨守成规”以及对自己***的延续永远大于国家的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我国唐朝航海历史资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我国唐朝航海历史资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