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苗族迁徙历史意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苗族迁徙历史意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苗族的源流?
苗族历史文化悠久,早在4千多年前,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居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其中史籍称为“南蛮”的氏族或部落里就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内。
苗族来源于黄帝时期的“九黎”、尧、舜、禹时期的“三苗”,商周时期的“荆蛮”与今天的苗族也有共同的血源关系。今天的苗族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湖南、广西等省。
麻阳的历史文化?
麻阳历史悠久,南朝陈天嘉三年(562年),置麻阳戍;唐朝武德三年(620年),置麻阳县;垂拱初,以麻阳及关山洞置锦州;宋析,置招谕县;熙宁间,以招谕省入麻阳,隶沅州;元明俱仍旧属辰州府;清因之,编户七里。几经变易,麻阳县名一直沿用至今。
麻阳县地处武陵山脉、雪峰山脉之间,世代居住着苗、汉、土家、侗、瑶等兄弟民族,其中以苗族为主,历史上素有“苗疆要冲”、“湘西门户”和“武陵码头”之称。这里毗邻凤凰古城,唐代同属锦州地,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认定的“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
麻阳是五溪流域的明珠之一,从上古至今,承载诸多历史文化价值,有待发掘。以福寿文化为核心内容的麻阳长寿文化闻名遐迩,自明代以来麻阳就有长寿现象的历史记载,当地锦江河又称“长寿河”,发源于贵州梵净山南麓,两岸百岁老人众多。
万历三大征指什么?
万历三大征是指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的三次著名的军事行动。这三次战役分别为:
1. 宁夏之役:发生在1592年,明朝将领李如松平定蒙古鞑靼部首领哱拜(Bayan)的叛乱。鞑靼部进攻宁夏镇(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并占领了该地区。明朝朝廷派遣李如松率军征讨,成功平定叛乱,收复了宁夏。
2. 朝鲜之役:发生在1592年至159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派遣军队入侵朝鲜半岛。朝鲜向明朝求援,明朝派出了李如松等人率领的军队进行援助。经过一系列战役,中朝联军成功击退日军,保卫了朝鲜半岛。
3. 播州之役:发生在1599年至1600年,明朝将领李化龙平定了苗族首领杨应龙(Yang Yinglong)在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发动的叛乱。杨应龙在当地盘踞多年,势力强大,明朝朝廷多次试图镇压均未成功。最终,李化龙率领大军征讨,攻破播州,杨应龙兵败***。
万历三大征展现了明朝万历年间国家的军事实力,维护了明朝在东亚地区的地位。这三次战役的发生时间紧邻,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明朝的国力产生了一定的消耗。
黄桑上堡古国的由来和发源?
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上堡村为古苗王国首都遗址所在地,当地居民称“上堡古国”。上堡古国广义上包括其所有辖地,如界溪、赤板、雪林、潭泥等地,狭义仅指其首都,即上堡古村。明朝正统元年至天顺年间(1439—1464年,湘、黔、桂交界的苗民以上堡为中心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领导者为蒙能、李天保、陈添仔、杨文伯、金龙锡。蒙能牺牲后,李天保继续斗争,并建立苗族王国,年号“建元武烈”,李天保称“武烈王”,封蒙能之子蒙聪为元帅,封杨昌富为将军,将苗疆划为“省”、“府”、“州”、“县”等行政单位,至今黄桑坪一带仍流传着“界溪省,巴流府,雪林州,赤板县,上堡有个金銮殿”。上堡古国是苗族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自己政权的首都遗址,也是他们的政治活动中心,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历史上这偏远古国,曾让两朝皇帝寝食不安,为砍倒旗杆石上飘扬的义旗,不惜派重兵劳师远征,用血雨腥风扑灭这里不屈的火焰。绥宁大山中的先民淳朴坚强,慷慨悲壮。王朝统治者虽然杀光过这里的汉子,烧灭了所有义军行营,但上堡却从来没有冷寂过。如今金銮殿、古宫门、忠勇祠遗址,仍然倘佯着许多前来凭吊寻幽的游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苗族迁徙历史意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苗族迁徙历史意义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