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关于唐朝的历史,资治通鉴 唐朝

kodinid 10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资治通鉴关于唐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资治通鉴关于唐朝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资治通鉴里的唐朝故事主要内容?
  2. 资治通鉴所记载的朝代?
  3. 资治通鉴为啥没有隋唐?
  4. 资治通鉴隋唐在第几卷?
  5. 《资治通鉴》说的是什么历史?

资治通鉴里的唐朝故事主要内容?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关于唐朝的历史,资治通鉴 唐朝-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所记载朝代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为啥没有隋唐

因为,一、北朝朝代更迭比较频繁,年号常换,不太容易记录。

资治通鉴关于唐朝的历史,资治通鉴 唐朝-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民族问题确实存在,在司马光眼里,南朝确实才是中华正统(其实当时北朝也不会以炎黄子孙自居)。隋唐未受敌视主要是因为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感比较高,相比于统治者出身,广大民众更关注自己的生活品质。

资治通鉴隋唐在第几卷?

《资治通鉴·第十八卷》

《资治通鉴·第十八卷》主要覆盖了中国南北朝时期历史事件,也称作隋唐五代史。此时期发生了许多战争政治斗争以及社会变迁等重要***,对于理解中古时代的演进具有极大的价值

资治通鉴关于唐朝的历史,资治通鉴 唐朝-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该卷详细记载了隋炀帝杨广统一天下后建立隋朝,并介绍了其治国方略和政策,以及废除积弊的改革措施。同时,这一时期还记录了隋朝的兴衰和灭亡原因,揭示了内忧外患的问题。司马光通过审视隋朝的历史教训,提供给我们深思和借鉴的机会。

接着,该卷进一步讲述了唐朝的兴起、贞观之治开放政策。南北朝时期,隋末的混乱导致了国家分裂,而唐太宗李世民利用机会恢复了统一。这个时期将被称为贞观之治,因为在此期间,唐朝实施了一系列创新的改革方针和有效的管理制度,推动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资治通鉴》说的是什么历史?

资治通鉴是中国首部编年体通史,所谓编年体,就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历史和一种史书体裁,类似的还有我们熟知的《左传》。

资治通鉴由我们熟知的司马光主编,历时19年完成,共分294卷,跨度从公元前403年的周威烈王一直到公元959年的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跨越了16个朝代,对其中的施政经验教训加以总结,还描述了政治制度和经济人文,对历史人物还进行了相关的评价,目的在于通过对朝代更迭,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的归纳总结,提出历史教训与启迪,来警示后人。

正如宋神宗给它当初命名时说的一样。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在资治通鉴全书中,占全书笔墨最多的是隋唐五代,大约371年,占了全书将近40%的篇幅,其中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盛世的优秀贤明的政治制度是作者认为该拿来借鉴的部分。

司马光在编撰这本通史时,还把历史上统治者划分门类,划分的标准是根据他们的才能而分,超过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

除此之外,《资治通鉴》在文化、科技军事、经济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记载。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从公元前403年开始,一直到五代后周世宗柴荣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一共1300多年,记载各个朝代兴衰,由北宋宋神宗时期司马光主编。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赵,魏为诸侯,这就是三家分晋,韩,赵,魏成为战国七雄。期间经过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与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等十几个朝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资治通鉴关于唐朝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资治通鉴关于唐朝的历史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