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制作砚台的历史故事,唐朝制作砚台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kodinid 1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制作砚台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制作砚台的历史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端砚,底面刻着"古环寺"是什么年代的?是什么意思?
  2. 笔墨纸砚发源地?

端砚,底面刻着"古环寺"是什么年代的?是什么意思?

端砚自唐朝初年开始生产。不过,当年的端砚纯粹是文人墨客书写的实用工具,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装饰,显得粗陋、简朴,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云:"内邱瓷瓯,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丛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端砚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错落的分布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

唐朝制作砚台的历史故事,唐朝制作砚台的历史故事有哪些-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笔墨纸砚发源地?

自唐朝开始,古徽州(歙县)就成为全国文房四宝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代表作徽墨、歙砚、澄纸、汪笔均是文房四宝中的贡品和名品,备受各方墨客的青睐。

古徽州盛产的四宝军事贡品。

徽墨“落墨如漆,万载存真”;歙砚“涩不留笔,滑不拒墨”;澄纸“洁白如玉,细薄光润”。

唐朝制作砚台的历史故事,唐朝制作砚台的历史故事有哪些-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起源: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文房四宝。安徽是文房四宝的故乡,徽笔,宣笔,徽墨,宣纸,歙砚,所以文房四宝均源于安徽。笔、墨、纸、砚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发展过程:历史上,“笔、墨、纸、砚”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笔、墨、纸、砚”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笔、墨、纸、砚”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

毛笔中的精品是湖笔,为浙江湖州(今吴兴)出产的毛笔。湖笔用杭嘉湖平原出产的羊毛(每只羊只用2—3两)经过72道工序加工制成。湖笔以选料严格、制作精良而享有盛誉,其毫峰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为世人所珍爱。

墨,作为书写、绘画所用的黑色颜料,是用松烟等原料所制成。中国最早的墨约产于西汉当时的墨只做成小圆块,只能用研石在砚台上压着研磨。东汉时,墨的形状向墨锭发展,人们可直接用手把墨研磨。在众多的中国墨锭中,徽墨独压群芳。徽墨产于安徽徽州府歙州(今歙县),制墨始于五代宋代以后,歙、黟、休宁、绩溪等地制墨良工层出不穷,讲究质量和工艺装饰,独冠天下。

唐朝制作砚台的历史故事,唐朝制作砚台的历史故事有哪些-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纸,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唐初时,安徽宣州(今泾县)生产出一种高级的毛笔书画用纸,同时又在宣城集散,所以称为宣纸。宣纸以檀树皮及稻草为原料,经石灰处理、日光漂白及打浆后,用手工抄造而成,其种类发展为10余种。宣纸的特点是纸质洁白、纹理细密、柔软轻飘、墨韵清晰、不易蛀蚀、经久不变。唐宋以后,宣纸就成为书写名品字画的上等书画用纸了。

砚,为研墨的用具。砚,在中国已有5000年的历史。汉代,砚台逐渐跻身于传统书画艺术的行列。汉以后,除砚台的主要种类石砚以外,还出现了瓷砚、漆砚、陶砚和金属砚等。唐代制砚工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宋代时,制砚工艺又达到新的高峰,端砚、歙砚、澄砚、洮砚被视为中国四大名砚,而尤以端砚为最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制作砚台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制作砚台的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端砚 徽墨 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