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殊角度切入明朝历史,从特殊角度切入明朝历史的***

kodinid 3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从特殊角度切入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从特殊角度切入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的杨慎之的《临江仙》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2. 朱棣如果篡位失败,明朝历史会如何变化呢?

明朝的杨慎之的《临江仙》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全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人物”,运用“长江”“浪花”两个意象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托物言志,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 “是非成败转头空” 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 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和接下来的白发渔樵宁静与淡泊的形象强烈对比。 下片: 从人物形象入手,运用白描手法,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 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在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由此可以看出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朱棣如果篡位失败,明朝历史会如何变化呢?

建文帝缺乏主见和生活阅历,作为有权力分蛋糕的人却过于相信文人,加上南方立都一向以偏安为主流,这是因为仅凭想象没有见过是不能认识问题严重性的(很明显方孝孺这些文人不是刘伯温那种能通军略的,只是一位饱学鸿儒,传统文人,要不就不是以建文老师这种身份切入历史了),武力废驰,士大夫进一步瓜分利益,而且是江南士人为主的瓜分,再加上小冰河的进一步严重,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将提前爆发,到那时本身存在的南北对立问题和北方游牧民族南侵极其考验建文及其继位者的能力。

从特殊角度切入明朝历史,从特殊角度切入明朝历史的小说-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会惨不忍睹。

朱棣与战斗力凶悍的明军浴血搏命时,建文帝正在与大明第一神经方孝儒商议恢复“井田制”。

什么是井田制呢?

从特殊角度切入明朝历史,从特殊角度切入明朝历史的小说-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就是用道路把农田分割开,一地一户,除了一些国家职能部门的人,其他所有人都只能在对应的农田里种地。

这样的一个社会结构极端单一,说是乌托邦也不为过,以建文帝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性格,大明会很快经济崩溃

如果朱棣篡位失败,也许不会造成那么多的建文余党的惨案,但是明朝的结局,我觉得却依然是殊途同归

从特殊角度切入明朝历史,从特殊角度切入明朝历史的小说-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允炆和朱棣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削藩的问题上,正是因为朱允炆的削藩,才导致蠢蠢欲动想要谋权篡位的朱棣抓住借口发动了“靖难之役”。但是坐上帝位的朱棣深深地知道,藩王有多可怕(尤其是手握重兵的藩王),因此,在他当上皇帝以后,削藩更加变本加厉,大明王朝宗室俨然成了圈养的高级种猪。

因此,到了明末,数以十万乃至百万计的宗室给***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皇帝有时候都不得不自掏腰包给自己的那帮子亲戚发工资。而在崇祯吊死以后,这些常年混吃等死的宗室除了窝里斗就是继续混吃等死,最后被一网打尽。

但是就算朱允炆继续做皇帝,估计也不会比他四叔好到哪里去。按照他那个柔弱的性格,对叔叔们可能还不如四叔朱棣狠,那么宗室对于明朝财政的压力就会更大,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明朝的问题会更加提早爆发。

更遑论,尽管朱允炆有意识地在改变其祖父朱元璋定下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又被急于证明自己合法性的朱棣改回去了),有两项制度却是他动不了的——以农为本和废除丞相。前者造成明代的社会活力极其低下,后者造成明代的中央必须萌生出内阁宦官两朵奇葩。这些,都是朱允炆改不了、明朝本生的胎毒。这些会使明朝无可避免的走向衰亡。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从特殊角度切入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从特殊角度切入明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建文帝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