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李廷机和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李廷机和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万历皇帝的宰相是谁?
万历皇帝是没有宰相,但是有内阁首辅,首辅相当于宰相。他们分别是:万历 张居正 吕调阳 张四维 马自强 申时行 潘 晟 余有丁 许 国 王锡爵 王家屏 赵志皋 张 位 陈于陛 沈一贯 沈 鲤 朱 赓 于慎行 李廷机 叶向高 方从哲 吴道南
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嘉靖帝和万历帝都是怠政皇帝,他们怠政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怠政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致命的!嘉靖帝和万历帝爷孙两代怠政与否先不说,不上朝可是出了名的。下面我们来看下嘉、万二帝的另类***统治:
一,先说嘉靖帝朱厚熜,其在位的早中期还是很有建树的,初期临朝手腕强硬,早早的将皇权握于手中。中期励精图治,勤勉国政,形成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后期慢慢颓废一般,开始迷信丹药方术。本来精力中心就偏离国政,自“壬寅宫变”后,干脆隐居后宫从此不上朝,一心一意的打坐念禅、熬制丹药修起神仙来了。这一修就是二十几年。
嘉靖帝虽然不上朝且有自己的爱好,但他并没有荒废国政,以严嵩为内阁首辅的内阁制度为其挑起了大梁。内阁虽挑了大梁,但逾越不了皇权,因为有皇帝亲受皇权的司礼监与其相对,互相制衡。简单说就是,国家大事有内阁各成员共同拟票制定方案,交由司礼监批红(司礼监就是替皇帝执笔的),所以最终拍板的还得是嘉靖帝,有什么事还得跑过去请示。所以嘉靖帝虽然不上朝,但对于朝政和皇权可一点也没放松。不过这样的做法后来也引来百姓的愤慨。
二,万历帝为什么也不上朝呢?难道他是学习他爷爷那一套?我认为应该不是的。万历帝不上朝的原因有争议,一说是其和朝廷大臣有隔阂,另说是其有严重腿疾所以不便临朝。起初万历帝靠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也形成了“万历中兴”的局面,可后来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对于朝政好像没了主心骨。万历时期的朝政也是内阁管理,不过这位皇帝做起了甩手掌柜,不上朝三十多年,除了主要政绩“万历三大征”好像没什么做为了。他的不上朝不理朝政的做法同样引起百姓的深恶痛绝。
综上所述,嘉、万二帝的做法我们可以做以下比较:
一,共同点。
(一)几十年不上朝,与朝纲不符。
(二)同为内阁制管理国政。
(三)长年不上朝给国家造成负面影响。
嘉靖帝不上朝的原因,有一半是与我相似。可能有人问了,你算老几呀,跟皇帝比。但皇帝也是人,我也是人。凡是人,都有一种苦恼——对死亡的恐惧。
我记得,自己上小学时候突然想到:人是会死的,当时觉得吃什么都不香了。看什么都没意思了。可能嘉靖也有这样的体会:纵有江山又如何?百年后,不过一捧黄土。
为了能够战胜这种恐惧,嘉靖选择在那样一个不是很先进的社会里,最先进的方法——修道求仙。
废了这么几句话,也就是为了说明:嘉靖皇帝是有了更高的追求,才不愿意上朝的。时间是很宝贵的,他要用来炼丹。
但,为什么我说是一半与我相似呢?因为,我不够聪明,生活都陷入奔忙中,哪还有时间追求长生的问题。现在不工作,现在就得饿死。所以,每当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死,虽然仍然抓心挠肝的,但眼前最紧要的是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嘉靖皇帝呢?他会告诉你,不好意思,朝廷上的事,都摆平了。
明朝由藩王入继大统,有四个:第一是朱棣;第二是朱祁钰;第三是嘉靖;第四是崇祯。你就算算,除了嘉靖,那三位什么结局?
崇祯,直接失败灭国,吊死煤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李廷机和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李廷机和明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