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说明朝历史,易中天讲明朝那些事儿

kodinid 8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易中天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易中天说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出生人口率多少?
  2. 明末有多少人口?
  3. 明朝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向亡国之路制度吗军事还是皇帝请诸位解答?

明朝出生人口率多少?

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实际逾亿,也有学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两亿。 明代户口峰值出现在晚明,但对于具体时间与人口数,不同学者有不同说法。易中天认为明末人口六千余万;赵文林、谢淑君认为明朝于1626年达到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大约一亿人左右;王育民认为万历年间明朝人口达到峰值,实际人口在1.3亿人至1.5亿人之间。 何炳棣认为1600年实际人口达1.5亿;葛剑雄认为1600年明朝约有1.***亿人,并推测1655年明清之际人口谷底约为1.2亿人。 曹树基认为1630年明朝达到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大约有1.9251亿人,1644年实际人口约有1.5247亿人;而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则认为1600年明朝实际人口大约有1.6亿人。

明末有多少人口?

5000~6000千万!

明未时,有许多百姓为躲避沉重的赋税或揭竿而起,或流落山林,并没有被记录在户籍里,所以明末人口可能不止五千万。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人口锐减是必然的,学者易中天认为,明末的人口在六千万左右,大部分学者普遍认为明末的实际人口数量不会超过一亿。

易中天说明朝历史,易中天讲明朝那些事儿-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末人口在5000-6000万左右。

据《明实录》,明末人口归纳如下:

隆庆元年(1567)62537419 人。

易中天说明朝历史,易中天讲明朝那些事儿-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隆庆二年(1568)62537419 人。

隆庆三年(1569)62537419 人。

明朝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向亡国之路制度军事还是皇帝请诸位解答?

一个朝代的兴衰,主要处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这个朝代的制度优劣;二是这个朝代的制度执行情况,和制度的维系情况。

易中天说明朝历史,易中天讲明朝那些事儿-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众所周知,清随明制,清朝继承了明朝的全部制度,只是比明朝多保留了一个八旗制(府兵制)而已,而清朝维系了近三百年。这一点,足以证明,明朝的衰亡,并非是制度出现了什么大问题,而是明朝后期,在制度的执行上,在制度的维系上出现了重大问题。

明朝后期,在制度的执行上,在制度的维系上,之所以会出现重大问题,其关键就在于,明朝后期官场***较为严重。

明朝后期官场***较为严重,不是明朝缺乏监管机制和高压手段造成的。明朝后期官场***的根本,就在于官场上结党营私的现象,极为严重。

在面临集团式***、集团式***的情况下,任何制度都无效,任何监管机制都没用!因此一个朝代要保得长久,首要任务就是反腐,要严令禁止官员搞团团伙伙,要严厉打击官场上的裙带关系。

说到底明朝就是毁于官场党争,毁于官员的贪腐。

与其说明朝是如何走向亡国之路的,还不如说我国的封建王朝为什么会循环式的兴亡?简而言之,这就是家天下私有制的历史循环规律。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普通老百姓家也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这似乎是有关人性的一个普遍规律。

地主所有制与家天下

历史进入封建社会后,建立起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发家致富的秘诀就是最大限度的兼并土地,再加上皇帝对大臣的赏赐也是土地,像“食邑制度”便是如此。那么,皇帝这个全天下最大的地主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最自私成就了他的“天下为公”。

以明朝为例,朱元璋待子孙特厚,凡是朱家子孙赏赐的土地是特别丰厚的,到了明朝末期,农民上缴的租子还不够朱家子孙的赏赐呢,这还不包括功臣、地主占有的土地,难怪会发生闯王李自成起义

这就是孟子所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不止明朝,历朝历代无不如此,这在私有制的封建王朝是个死循环。

科举制与八股取士

科举制在诞生初期无疑是进步的,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已经演变成八股取士,大大钳制了读书人的思想,阻碍了科技的进步,导致生产力得不到提高。

也就是说,考试的内容太偏重经学,自然科学没有丝毫进步。我们今天都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发达的科技做引导,在土地兼并严重的情况下,阶级矛盾得不到调和,势必激化。

野蛮总是战胜文明

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以努尔哈赤女真部的落后怎么就能战胜强大的明朝呢?但是历史就是这样真实的发生了。女真还是八旗制度,而大明已经有红衣大炮和火枪,但是架不住农民起义和吴三桂的叛变,在内外忧患之下,明朝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北魏取代东晋、元取代南宋、清取代明,无不是野蛮战胜文明的例证。当然,不同历史时期具体情况是不同的,但也无外乎内忧外患、用人不力等原因,而土地问题则是根本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易中天说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易中天说明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人口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