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朱棣称帝之后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朱棣称帝之后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朱棣迁都是死前还是死后?
明成祖朱棣迁都当然是他生前的事。
朱棣的父亲即明太祖朱元璋打下江山后,定都南京。朱棣发动靖难之战,篡了他侄子朱允炆的位,在南京呆久了就觉得各种不便了。
一是他称帝前是燕王,封地就在北京那边,早已习惯北京(当时是北平)的生活。更主要的是,被赶到北方的蒙古人仍然时时犯边,而当时明朝的大将有的老病去世,有的被朱元璋自己给解决了,而朱棣自己就是实战非常强的战将,于是决定迁都,亲自去把国门给守住,防止蒙古人南下。
朱棣在位多少年?朱棣在位多少年?
在朱棣成为皇帝后,一共在位22年,被后人称为永乐大帝,他在位的时候由靖难之役之时的艰苦局面发展到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永乐盛世”,他的这些丰功伟绩被后人津津乐道。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使明朝发展到顶峰,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皇帝或永乐大帝。
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总体来说是功大于过。《明史》说他“貌奇伟,美髯髯,智勇有大略.”又说他“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似非溢美之词,他确有过人之处。明成祖无论从文治上、从武功上都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雄才大略也伴随着一些其他的弊病。朱棣缔造了众多空前的壮举,但却耗费了超过其他皇帝的民脂民膏;他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却使无数的将士战死沙场;他继承和开拓了朱元璋的事业,但却是篡夺了侄子的皇位,而且杀戮无数。
如果我们要求一个帝王既做大事业,又要保护老百姓的利益,这是我们的理想,但是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不能够不指出他的缺点。他既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又是一个给大家带来沉重负担的君主。在明朝历史上明成祖是一个关键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明成祖也是一个重要人物。经过明成祖完善了中国的文官制度,奠定了明、清两朝的政治格局,影响了明、清两代五百余年的政治生活。
在位22年。
朱棣生于1360年5月2日,卒于1424年8月12日,他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约22年,被称为称明成祖,是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朱棣生于应天府,即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在老家凤阳时对民情颇有所知。就藩北平,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在南京称帝,1424年驾崩。
朱棣的历史地位?
朱棣的主要政绩
修书:《永乐大典》
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迁都:永乐九年迁都北京,加强了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朱棣称帝之后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朱棣称帝之后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