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钱荒明朝,中国古代钱荒

kodinid 4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历史钱荒明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历史钱荒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为何明末出现钱荒?
  2. 嘉靖年间在江南实行的改稻为桑政策是不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为何明末出现钱荒?

明王朝的中后期,贪官更是层出不穷,已然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正德年间,太监刘瑾被籍没家产,抄出“大玉带八十束,黄金二百五十万两,银千万余两,他珍宝无算”;另一名太监钱宁被籍没时,抄出“黄金十余万两,白金三千箱,玉带二千五百束”;权臣江彬籍没时,抄出“黄金七十柜,白金二千三百柜”。

像这样的贪官何止寥寥几人,而是满朝大面积贪腐,他们所贪得银两平日就静静的在地窖里沉睡。而当时整个明王朝所有的白银存量——包括从唐宋时期积累下来的白银、明代生产的白银以及从海外流入的白银,加起来也就7.5亿两左右。换言之,在明末的时候,差不多有33%的白银被人们窖藏起来,退出了流通领域。

中国历史钱荒明朝,中国古代钱荒-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567年明朝曾解除海禁,允许民间海外贸易。解除海禁制后,明朝很快就成为当时世界上贸易往来最频繁的国家,虽然贸易繁荣了,但是国库收入却并未见多少增长。原来明朝商业税极低,巨额的白银都流进了皇族、官宦和大商人的口袋里,加之被外国倒买倒卖,于是物价飞涨,银子的购买力迅速下降,明朝后期也只能继续实施海禁政策

这样做的结果,便是导致明末经济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用当时人的说法,叫做“银力已竭”。我们知道,晚明社会的商业繁荣,主要得益于从美洲与日本流入的巨量白银。朱元璋建立的经济体制,以“反市场”、“逆货币化”为基调,明代近300年的铸币总量,不及宋神宗元丰年间一年所铸的货币量,明初的民间交易,居然要***用以物易物的极落后方式,国家的赋税也以实物税与劳役为主。若没有海外白银的输入,商品经济根本就没办法展开。

钱本来就是用于社会流通的,如果流通不足就会导致所谓的“钱荒”,现代社会可以印钞缓解,但是当时大明的***银铸银法支撑整个明朝经济运行所需,加之官员贪腐,军事维稳支出上涨,最终大明在内忧外患中土崩瓦解了。

中国历史钱荒明朝,中国古代钱荒-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嘉靖年间在江南实行的改稻为桑政策是不是导致明朝灭亡原因之一?

由于国库空虚,而增加税收已是难上加难,嘉庆不得不***用了严嵩提出的“改稻为桑”的***,寄望通过出口高利润的丝绸增加财政收入。然而为尽快实施此***,朝廷便开始强制把还没有收成的稻田全部毁掉,逼迫农民卖地。在这个过程中大小官员更是吃着高额回扣,使得江南民众是民怨四起。再加上沿海倭寇的外患,明朝派系内耗,让明朝的生气由强转衰。“稻改桑”看似良策,实则皇帝和百官们中饱私囊的手段,虽不是压倒明朝的那根稻草,但却是点燃干材的那个火星。

明初朱元璋就改稻为桑了,而且推行的比较顺利,这个明史记载还是比较详细的。朱元璋命令田10亩者,必须有1亩半种桑,三亩种棉。***予以税收优惠。到了明中期以后丝、棉纺织业已经非常发达,主要产桑区都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链。宋朝的主要产粮区苏州湖州等地,明朝时已经普遍种桑种棉。宋朝民谚“苏湖熟,天下足”,明朝时已经改成了“湖广熟,天下足”,主要产粮区已经移至湖广洞庭湖流域。明朝的纺织业非常发达,松江嘉定等地遍地都种棉,城市形成规模庞大的的棉纺织业中心。苏州杭州湖州是丝织业中心。不仅仅在南方北方纺织业也非常发达,北方的主要织物是羊毛,万历年间山西潞安一府就有纺织机1万3000多张。羊毛原料主要来自于与北方蒙古的互市贸易。也已经形成规模巨大的产业链。明朝通俗小说三言二拍上也有提到。一则故事中提到盛泽镇家家都养蚕织丝,桑叶原料则来自于苏州太湖洞庭山。由于联系紧密,产业结构合理,遂做成地方纺织业大户,大量***购纺织机械,雇佣劳工等等。明朝丝绵羊毛等纺织品质量上乘,做工精美,价钱便宜,远销欧洲、美洲新大陆、东南亚、日本等世界各地,形成固定的贸易航线。固定航线有,长崎(白银)-宁波(丝绵、瓷器茶叶)。泉州-澳门-马尼拉-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等等。

改稻为桑旨在填补国家财政赤字,朝廷和地主合作,把农民的地买过来并且雇佣农民种桑,卖了钱之后,地主有钱,***抽税,农民能填饱肚子,听完上去完美。但操作起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设农民的田被卖出去了,种的桑,地主用规定的价格收购,自然皆大欢喜。但若地主老爷用贱价收购,到时你田没了又没有钱,眼瞅着要饿死了,你是卖还是不卖?关键在于没有专门的法律和机构来管制地主老爷。事实也证明了地主老爷没那么善心,他才不管你农民死活。农民也明白这个道理,田地就是他的命根子,所以死活不卖。改稻为桑的本质是割农民的肉,来填补亏空的国库。张居正提出这个***的初衷,是激起民变倒严。割不了农民的肉,就割商人的肉。沈一石老早就看到了自己结局,是以打着宫里的旗号赈灾,试图给嘉靖挣个脸面,用最后的钱赌一把。可惜还是避不开那一刀。改稻为桑一直都有,而且形式更高明。君不闻六个钱包买房。房地产的收益流向何处?土地买卖是地方***重要的财政收入。。要感谢科技和农业生产水平的进步,被割肉的时候也不至于饿死,被逼得造反。

中国历史钱荒明朝,中国古代钱荒-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钱荒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钱荒明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白银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