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天竺入侵明朝历史背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天竺入侵明朝历史背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被“妖魔化”的明朝后期,在传教士利玛窦和曾德昭的眼里,是如何的富庶繁荣呢?
肯定会有一堆洗白清朝的货色给你解答,明朝多可怕。
明朝最富裕的时期的确是利玛窦进入中国的时代,万历前中期,人民的富裕程度基本达到封建专制时代的顶峰,尤其是江南地区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地区。当一个普通家庭在庭院里不再种菜,而是种花,可以说生活富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这个时期就是万历中期。
随着努尔哈赤反叛祖国,导致国家因战争而大量征税,使得人民生活快速下降。
明朝末年富庶繁荣吗?那么如果解释李自成张献忠起义造反?如果富庶大家都能吃饱饭,谁会去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造反?事实上,明朝是朱农民建立的。是一个农民以朴素的简单的思维去治理这个国家。这个农民代代都信奉“种田打粮”重农抑商的狭隘治国理念。不懂得发展商品流通也会促进生产的发展的道理。还不懂得发展商业征收商业税会使得国库充裕。相反一边抑制商业,一边不收商业税。结果国库空虚,明朝的财政收入不及南宋的百分之五。面临大饥荒,***无法拿出钱粮救济。于是就形成了明末民变四起地动山摇的局面。明朝***财政困难,官吏收入低,又加深***,强化官民对立。最后崇祯皇帝薄情寡恩,不敢承担责任,动不***杀官员,结果官员们也盼明朝早点灭亡。总之上上下下都盼明朝灭亡。
利玛窦等人应该没有赶上李自成起义。利玛窦极其聪明,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极力讨好和迎合明朝官员。为了防止被驱逐,自称来自天竺。为了消除戒心,用四书五经去解释***教教义。为了赢得尊重,开始穿袈裟后来穿儒服。为了同明朝***搞好关系极力对明朝歌功颂德。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事迹?
西汉名将陈汤在击退了北匈奴郅支单于后,上书给汉元帝,奏书里面写到:“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思想意识,使得大汉威加海内,令蛮夷臣服,八方来朝,何等的霸气。
除了汉朝时期名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多次击败凶悍善战的匈奴骑兵,霍去病更是向匈奴腹地开进2000多里,封狼居胥,建立丰功伟业,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方的危险。历史上还有一些“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事迹。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中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将才,其中最优秀的莫过于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在这个时期,匈奴就开始不断袭扰华夏文明,匈奴人善于骑射,长于野战,善于突袭,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不断袭击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而赵国的李牧是第一位抗击匈奴最成功的,李牧英勇善战,***装战败,引诱匈奴大军进入伏击圈,杀敌十多万,打败并收服了匈奴东胡部落,匈奴单于逃跑,为赵国边境赢得了十多年的安稳。
明朝时期,倭寇经常骚扰东南沿海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最嚣张的时候,兵锋直抵南京城下,最远到达辽东半岛,嘉靖三十四年,由汉、壮、苗、瑶等族组成抗倭军队,在明朝爱国将领张经的领导之下,大破倭寇,而后,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与明军配合,多次打败倭寇,以极小的代价,彻底剿灭了倭寇。
明清之际,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在台湾实行军事镇压、经济掠夺,并以台湾为基础在沿海劫商掠货。1661年,郑成功亲率2万官兵,从金门出发,直取台湾,利用逐个击破的方式,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台湾省。
明末到清朝年间,沙俄越过外兴安岭,对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烧杀抢掠,期间与中方发生多次冲突,1686年清军围攻雅克萨,沙俄损失惨重,宣布停战。1989年双方在尼布楚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正式划分两国边界。
华夏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不管来敌多次强大,需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因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16世纪末,丰臣秀吉打败了其他村长,基本上统一了日本。此时的丰臣秀吉非常膨胀,觉得小岛已经容不下他了。于是,组织了一支14万人(9个军)的远征军,坐着700余艘战舰,开始入侵朝鲜。他的***是这样的:先占领朝鲜,再占领中国,然后再征服印度。最后,建立一个庞大的亚洲帝国!
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朝鲜的战斗力很弱鸡,但是,朝鲜的宗主国明朝却是非常能打!1592年5月,朝鲜八道沦陷七道,日军占领了汉城,并开始***迁都北京的事(丰臣秀吉真是太狂妄了)。
就在此时,应朝鲜请求,明朝派军出征了。不过,因为明军准备不足,祖承训等组成的第一批援军兵力太少,战斗失利。后来,明朝大将李如松出任“东征提督”,率领4万明军多次大败日军,取得了平壤大捷(明军阵亡790人,杀敌1万余人),扭转战局。
碧蹄馆一战中,明军3千骑兵,抗击了数倍于己的日军,最终击伤日军8000余人。
李如松奇袭日军粮仓龙山大仓,使得日军全线动摇,明军攻入汉城。之后,被截断粮道的日军被挤压在釜山等地,双方开始和谈。
万历二十五年,丰臣秀吉出动十几万大军发动第二次朝鲜战争。明朝方面这次派出8万大军,在稷山之役、青山之役和鸣梁海战中多次大败日军。日军北上无望,军心开始动摇。后来,丰臣秀吉也死了,日军开始陆续撤兵。
万历二十七年,明军拜师回朝,将俘虏的六十余名日军斩首以后,将其头颅传示天下。
(文|勇战王聊历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天竺入侵明朝历史背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天竺入侵明朝历史背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