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上的木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上的木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万历是木工吗?
万历是明朝的皇帝,但却有点不务正业,迷上了干木工活,据说手艺还不错,因此,除去他皇帝的身份,说他是木工也是可以的。万历多年不理朝政,致使社会矛盾累积,国家积弱,明朝走下坡路,乃至灭亡,与万历的懒政不无关系。
明熹宗朱由校的木工手艺比“鬼斧神工”鲁班不分上下吗?
老朱只是爱好而己,哪里能与鲁班论上下。好好的皇帝不专心当,反而要当木匠,这就叫错位,不务正业,不敢当担,也忘了初心。这样的皇帝,这样的木工,哪里能与伟大的鲁班比,在鲁班面前,他真是臭不可闻。
和鲁班不相上下有点夸张啦,不过可以这样说是当皇帝里面木匠活最好的。你想想他做的东西有人敢说不好吗?说不好你不想活啦,话说当时他在宫里面做了很多木工制品,还卖给宫女和太监,宫女和太监不买也不行,买的话价钱给少了也不好意思更不敢给少,这是皇帝亲自做的,你给一毛线合适不。
感谢悟空问答官方邀请!由于朱由校和鲁班都没有留下他们亲手制作的木制品,因此,无法判断二人的木工手艺孰高孰低。我们只能从史料中寻找和发现二人技艺水准。就我个人来看,鲁班是木工技艺的祖师爷,而朱由校则是顶级的木艺***。
据史料记载,明熹宗朱由校“性好走马,又好小戏,好盖房屋,自操斧锯凿削,巧匠不能及。又好油漆匠”。由此可见,朱由校在工程技术领域颇有建树,木工活最拿手,盖房子和刷漆也很有心得。史料对朱由校对工程技术近乎痴迷的态度还有一段记载,书中写道:“日与亲近之臣涂文辅、葛九思辈朝夕营造。造成而喜,不久而弃;弃而又成,不厌倦也。”这样不知疲倦,坚持不懈的钻研工艺,技术想不顶级都难。
众所周知,明朝有个钟爱木匠活的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他的绝活就是木工。可别以为这个木工就只是单纯的做一些桌椅板凳,朱由校的木工水平,绝对是很多人想都想不到的高,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
木匠皇帝
朱由校明朝历史上倒数第二位的皇帝,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简直是把这个称呼发挥到了极致。说到木匠,在一般人的眼中,或许就是整天拿着一把锤子、尺子,在木头堆里到处转悠,或者忙活在各种桌椅板凳床榻之间,简单地做一些生活用品。其实不然,而朱由校,显然就属于高级工程师一类的。
折叠木床
据传朱由校看到自己的大床十分笨重,用料很多但是样子很丑,毕竟朱由校的审美一定与旁人是不同的,于是就自己琢磨着,做出了一个既精美又实用的大床来,还是能折叠移动的。
重建紫禁城
朱由校在位期间,曾经对紫禁城的三大殿进行了规模非常宏大的重建工作,在这期间,热爱建造房屋,而且又很多作品的朱由校,亲自指导,他的工匠精神一点也不比现在的很多工程师们差。
但是要说朱由校的手艺与鲁班不相上下,这个肯定是***,朱由校的手艺最高也就是一高级技术性木工,距离鲁班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只是在皇帝的这层外衣下被人推崇的极高罢了。
关注柿子,每天带你看点历史
明代爱做木工活的是哪位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明光宗朱常洛皇长子,明思宗朱由检同父异母的兄弟,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20年―1627年在位。在位七年。
明熹宗朱由校16岁登大位,不喜欢朝堂政务,偏爱一门心思干木匠活。他是历代帝王当中很有特色的皇帝,他心灵手巧,对木器制造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凡是宫中所需要做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动手,干起木匠活却无师自通。他干木匠活从不需要图纸,直接撸起袖子开干,他特别喜欢小物件,比如小的书柜、椅子、圆桌、木匣之类。自己有时也进行一些小创造,打造出来的木制品,漂亮美观。还经常让小太监拿到市场上去卖。总是抢手货。既然市场看好,他就更加起劲,索性把宫里的太监都拉过来改行做木匠了。
明朝天启年间,民间工匠所制作出来的床都十分的笨重,用料多,样式普通。不易搬动。
朱由校就自己琢磨,设计图纸,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制作出一张可以折叠并且方便携带的床。且床上面还雕刻着很多的花纹。
明熹宗沉迷于木匠活,皇帝的活就放一边了,这使得宦官专政,奸佞弄权,魏忠贤趁虚而入,制造了一大批惨案。
天启7年(1627年)朱由校不慎落水病重,霍维华献“灵露饮”,以五谷蒸馏而成,清甜可口,但几个月后病情加剧,浑身浮肿,明熹宗无子,临终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年仅十八岁的信王朱由检。
天启帝在位期间,外有金兵侵扰,内有农民起义,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天启帝却把本职工作放一边,而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上的木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上的木匠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