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上的唐朝武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上的唐朝武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武帝是谁?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是汉魏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
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武帝关羽
又称关帝,名关羽,字云长,是三国时代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声名最高的一个,他为人义勇,好读春秋。他和孔子并列。孔子是圣人,道德上绝对的楷模,被尊为“文帝”!而“武帝”就是关羽,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
魏武帝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220),字孟德,是汉魏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执政期间,代表中小地主集团的利益,锐意革新;抑制豪强势力的发展,打击拥汉反曹派;主张唯才是举,重用有真才实干的文人武士;调整赋税,恢复盐铁官营;兴修水利,组织军民屯田。增加粮食,发展经济;重视教育,移风易俗。
春秋战国秦汉武帝隋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世卿世禄制”,这个制度盛行于夏、商、周时代。
秦国: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
两汉: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
隋朝:隋炀帝开创了科举制,寒门子弟也可以入朝为官,这一制度损害了贵族集团的利益,但能更好的全国性的选拔人才,科举制一直从隋炀帝以后至清末(清末新政)(唐朝时期是科举制的鼎盛时期)。
隋朝选官制度比较复杂,因为属于承上启下的时代,在隋朝既有向魏晋南北朝的举荐制度,也有开科取士制度。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隋炀帝时期开创科举制,从此科举考试历行一千三百多年,直至清末才被废除。科举制度在我国古代历史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为历朝选举大批人才。
唐朝的上一个朝代的皇帝姓氏是什么?
唐朝上一个朝代的是隋朝,隋朝皇帝的国姓是杨,其鲜卑姓氏为普六茹。
隋朝是中国结束南北朝大分裂后的大一统王朝,不过其存在的时间很短只有38年(581年~618年),定都长安( 陕西西安),设洛阳(河南洛阳)为陪都,后期隋炀帝下江南以江都(江苏扬州)为行在。
隋朝的统一战争在589年~590年。开皇九年(589年)二月,攻入建康俘陈后主,灭亡南陈。开皇十年(590年)九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隋朝完成了全国统一。
隋朝的开国君主为隋文帝杨坚,庙号太祖,581年到604年在位。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
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可以称为亡国皇帝就是千古大帝杨广,604年到618年在位。他在位期间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5-9] ,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如果隋炀帝杨广这些功业都成功了,想必就没有李世民什么事情了!唐朝对他多有抹黑,连他的谥号都是恶谥“炀帝”,而不用隋恭帝杨侗给他上的世祖明皇帝。
谢谢邀请。唐朝是继承隋朝,之所以说继承,因为唐从政体方面沿用了隋的三省六部制,人才选拔当面继承发扬了科举取士制度。另外唐太祖李渊名义上也是受了隋恭帝杨侑的禅让,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继承。杨坚杨广父子的隋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对整体中[_a***_]史的影响却是最为深远的
南北朝时期,南陈北齐对峙。北周政局混乱,北周武帝驾崩,有年幼的静帝继位后期的朝政由外戚杨坚把持,后在杨素等心腹大臣的谋划下代周建隋,是为隋文帝(史称隋高祖)年号开皇、仁寿,共在位23年,功绩伟大,使自晋朝以来混乱不堪的中华民族又实现了大一统。设置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隋文帝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出现了开皇之治;其妻独孤伽罗皇后即(文献皇后);仁寿四年文帝驾崩,由次子杨广继位,庙号隋世祖,谥号隋炀帝,年号大业,隋炀帝虽然是历史上的暴君,但是也抹杀不了他的功绩,开通大运河使南北交通方便文化流通汇集;开创了科举制,为朝廷选取能人异士开创了便宜道路;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了隋炀帝,其妻萧皇后,谥号愍皇后,隋文帝建立隋朝后,选其为爱子晋王杨广之妃。萧后婉顺聪慧、知书达礼,又通医术,颇知占侯,深得文帝夫妇欢心和丈夫杨广宠爱,诞育三子一女,并为夫夺嫡立下汗马功劳。隋炀帝即位后,萧后虽年过四十,仍得到其宠爱和敬重。炀帝之后多有失德,萧后婉谏无果。江都之变炀帝遇害后,五十多岁的萧后带着幼孙和皇室诸女,先后流落于叛军宇文化及、窦建德处,后义成公主迎其至东突厥,流亡突厥的隋百姓奉炀帝孙杨政道为主,萧后与其居定襄。唐贞观四年李靖灭东突厥,萧后等归长安,居长安城兴道里。萧后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去世,唐太宗以皇后礼将其与炀帝合葬扬州,愍皇后。
杨侑(605年-619年),即隋恭帝(617年—618年在位),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母韦妃[1],隋朝第三位皇帝。
杨侑自幼聪明,气度非凡。初封陈王,后改封代王。隋炀帝亲征高句丽时,命杨侑留守长安。大业十一年(615年),随隋炀帝巡幸晋阳,拜为太原太守,不久留镇京师。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义宁二年(618年),李渊废黜杨侑,自立为帝,降封杨侑为酅国公,闲居长安。
武德二年(619年),杨侑病死(一说遇害),终年十五岁,葬于庄陵(今陕西省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谥号恭皇帝。
隋朝共历三帝39年隋朝是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却给后人留下了千秋万世不朽的功绩,让我们一起给杨氏王朝点个赞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的唐朝武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的唐朝武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