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南诏国使者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南诏国使者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时期的南诏是如何建立,又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束寿命的呢?
南诏国,在今云贵高原地区,于公元738年建立,至公元902年灭亡,享国164年。“南诏”的由来是其前身蒙舍诏。唐初洱海地区有六诏::蒙巂(xī)诏、越析诏、浪穹诏、邆(téng)赕(dǎn)诏、施浪诏与蒙舍诏,因蒙舍诏在最南,所以又称为“南诏”,公元738年,皮逻阁统一六诏,直至公元794年,异牟寻被唐朝封为南诏王,自此世称南诏国。
建立
唐贞观初年,蒙舍龙与其子细奴逻在蒙舍川建立了蒙舍沼。贞观三年(629年),白子国主张乐进求禅位(有三种说法:1、火烧松明楼 2、祭柱禅位说3、嫁女逊位)于细奴逻(一说于永徽三年,见《云南古佚书钞》)。
细奴逻
张乐进求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细奴逻继承了父亲的诏位,成为蒙舍诏的诏王。细奴逻即位后,励精图志,任用武将郭郡矣,文臣波罗旁,“神明大士”杨波远,决心效法唐朝,使蒙舍绍逐渐强大。
与蒙舍绍相临的蒙巂沼时常侵拢蒙舍诏,为了抵御蒙巂诏,细奴逻便将都城修建于地势险要的垅玗图山,称垅玗图城,使蒙舍诏得以巩固壮大。之右细奴逻又修建了蒙舍城,这是蒙舍诏第二个都城。
永徽四年(653年),细奴逻派子逻盛炎出使唐朝,唐高宗封细奴逻巍州刺史。开元元年(713年),细奴逻之孙盛逻皮派张建成率使团入唐朝贡,盛逻皮被封为台登郡王。公元728年(唐***十六年),皮逻阁即位,***二十五年(737年)因皮逻阁战胜河蛮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次年,皮逻阁重金贿赂剑南节度使王昱,请求合六诏为一。王昱向朝廷代为请示,唐玄宗允许。(“当是时,五诏微,归义独强,乃厚以利啖剑南节度使王昱,求合六诏为一。制可。”――《新唐书》)皮逻阁出兵时,唐派中使(宦官)王承训、御史严正诲助阵,先灭越析诏,次灭三浪诏,又灭蒙嶲诏,很快便统一了六诏,739年,迁至太和城,南诏正式立国。
皮逻阁
谢谢邀请。公元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由蒙舍部落首领皮逻阁在唐玄宗***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建立。
隋末唐初,洱海地区,小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国家:蒙篙诏、越析诏、浪穹诏、登赕迢、施浪诏、蒙舍沼,并称六诏。
皮逻阁是蒙舍诏第四代国王,也是最重要的一任国王,在他继位前,蒙舍诏只是六诏之一,实力并不强。但当他在***十六年(公元728年)正式即位后,形势发生了变化!
他励精图治,经过多年经营与拓展,蒙舍诏统一洱海,吞并滇池。使南诏由一诏之名变为洱海地区的统称。蒙舍诏也跃居”南国大诏”的行列。后发展成为云贵地区最强盛的地方政权。
由于蒙舍诏首领皆向唐朝称臣。***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皮逻阁重金贿赂唐朝剑南节度使王昱,请合六诏为一,王昱向朝廷代请,得玄宗允许。后在唐朝的帮助下,蒙舍诏统一六诏。是为南诏。
这样的局面一直维系到唐朝末年。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南诏国汉人权臣郑买嗣灭亡南诏,诛杀南诏王族八百余人。建立大长和国。
唐朝时南诏强大是因为占据了成都平原吗?
南诏国没有占据成都平原,因为成都平原是唐王朝直接管理的国土,剑南节度使辖地。
南诏崛起和强盛,分为三个阶段,都跟唐王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一个阶段,唐王朝支持南诏,统一了六诏,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阶段,南诏野心勃勃,进一步向东征服昆明地区的部落“爨”,侵犯唐王朝利益,发生“天宝战争”。
第三个阶段,南诏投向吐蕃,与吐蕃一起侵占唐朝国土。
但即便南诏的全盛时期,也没有跨过大渡河,更不要说占据成都平原了。
在统一之前,大理周边本有乌蛮和白蛮杂居,乌蛮有六个部落,称为“六诏”,南诏只是其中之一。
唐王朝为了抵御吐蕃,需要在云南地区培养一个代理人,作为牵制吐蕃的盟友。
因为南诏一直与唐朝亲近,被选中为代理人。唐王朝派出御史严正海,带领姚州都督府的兵力,帮助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了其他各部落。
唐王朝还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金庸老先生的经典著作《天龙八部》让云南大理名声响彻。云南大理虽然只是西南边陲小国,但其存在的时间长达三百余年。然而世人皆知云南有大理国,却鲜有人知道,在大理国之前云南还存在过一个南诏国。
唐朝初年,云南洱海地区有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邓睒诏、施浪诏、蒙舍诏等六个大的乌蛮部落,被合称为六诏。其中蒙舍诏位于诸诏的南边,因此又被称为南诏。
唐宋时期,吐蕃一直困扰中原王朝的一大隐患和敌对势力。而唐朝和吐蕃为了争夺洱海地区的控制权,可谓势同水火。南诏王位传到皮逻阁时,这位南诏王展示出了他想要统一六诏的野心。但此时的唐朝正值鼎盛时期,且对于西南地区的控制力颇强,皮逻阁显然没有资格和能力在强大的唐朝面前轻举妄动。他出重金收买了唐朝的剑南西川节度使王昱,请王昱替自己向唐玄宗说情,让南诏合并其他五诏。而唐朝为了***吐蕃向西南地区的扩展,扶植一个本土势力共同抵御吐蕃显然也是一个极佳的方案。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南诏得到了唐朝的支持后很快便统一了六诏,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南诏国。
六诏统一后的南诏国在唐朝的资助和扶持下迅速发展起来,更是在对吐蕃的军事战争中多次取得胜利。而皮逻阁也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南诏国正式成为云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势力。此时的南诏国与唐朝可谓是“蜜月期”,南诏国依附于唐朝,他们联手抵抗着共同的敌人吐蕃。
但随着南诏国的日益发展壮大,实力的提升也让南诏国的野心越来越大。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大唐由盛转衰。***不断的内战和消耗使得国力衰退,也让唐朝对于西南地区的控制力大幅度下降。南诏看到了扩张自身实力的机会,此时的南诏转而联合吐蕃结成“兄弟之邦”一起对唐朝发起了进攻,并取得了多场大胜。南诏国与唐朝的关系急剧转变,从原本依附于唐朝转变为与吐蕃结盟。
唐代宗时期,吐蕃与南诏集20万兵力再度攻打唐朝失败后,吐蕃把责任推到了南诏国身上。并且原本视南诏国为“兄弟之邦”,直接降为臣属关系,这让南诏国再次倒向了唐朝。虽然唐朝经历了南诏国的“背叛”,但由于安史之乱的消耗太大,使得唐朝不得不接受南诏国的“示好”。这种复杂的表面关系一直维持到了唐朝和南诏国灭亡,两者之间时而发生的战争,然后又和好,不断消耗实力两败俱伤。
南诏从六诏之一到完成统一,主要是它抓住了时机。原本的南诏小国看到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利益***,并且很好的利用这一点趁机发展壮大自己。西南地区是多民族地区,强悍的民风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南诏国的军队拥有超越普通军队的实力。加上得到了盛唐时期唐朝的扶持和资助,迅速发展成了一个实力强大的***势力。而在唐朝由盛转衰时,又能很好的审时度势,抓住利益至上的原则,与吐蕃一起抵抗攻打“伤痕累累”的唐朝。可以说,南诏国这棵“墙头草”非常善于观察局势,令并不强大的自身在唐朝和吐蕃之间左右逢源,不但得到了生存空间,还能得到一定的好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南诏国使者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南诏国使者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