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首辅名单最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首辅名单最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有那些首辅?
1,张居正(十年的实际执政者)
2,严嵩(十四年首辅,在位之长无人能及。在政期间党羽遍布朝纲,即使是次辅徐阶也不敢与其公开作对。反观徐阶首辅时,高拱却敢公开与其干仗)。
明朝历任宰相和首辅都是谁?
明朝朱元璋初期,设左右丞相,明朝以左为尊,故左丞相为百官之首,即实际意义上的宰相、丞相朱元璋时期,共任命了2个左丞相,第一个是开国功臣李善长,第二个是胡惟庸胡惟庸因谋反被诛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该设内阁大学士辅政首席内阁大学士也称为内阁首辅朱元璋、朱棣时期,由于这两个皇帝比较勤政,内阁大学士一直没有啥权利,顶多相当于参谋和秘书的职务(当然了,官位上还是很高的)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就当了1年皇帝就归西了,对政事没啥影响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虽然也是个明君,但在勤政方面就差了一些,因此从此开始,内阁逐渐恢复了以前丞相的权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内阁首辅就成了有实无名的宰相明朝就两个有名有实的宰相,李善长和胡惟庸,都不姓周明朝历任内阁首辅中,姓周的有两个,都是崇祯皇帝时期的第一个周道登,崇祯元年成为首辅,崇祯3年正月致仕(告老退休)第二个周延儒,崇祯3年9月成为首辅,崇祯6年6月被罢免;到了崇祯十四年九月又被封为首辅,到了崇祯十六年六月又被罢免另外说一句,崇祯朝一共任命首辅22人次,其中光崇祯元年就任命了4次首辅,换的够快的
弘治年间三大首辅?
在明朝的内阁发展过程中,除了以杨士奇、杨荣、杨溥组成的三杨在政坛上大放异彩之外,还有一个三人组合同样不遑多让。《明史》中记载:“东阳以诗文引后进,海内士皆抵掌谈文学,健若不闻,独教人治经穷理。迁仪观俊伟,秉节直亮。”
李东阳、刘健、谢迁三人同为内阁成员,每个人擅长的方面都各不相同,他们共同协助明孝宗朱佑樘促成了“弘治中兴”的盛世局面。
三大首辅是李东阳、刘健、谢迁
谢迁(1449-1531年),字于乔,号木斋,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代中期著名阁臣。
弘治八年(1495年),入内阁参与机务,进詹事。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武宗嗣位,屡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后遭刘瑾报复,夺诰命。刘瑾死后,复职,致仕。嘉靖六年(1527年),复入阁,居位数月,力求去。为人秉节直谅,见事明敏,善持论。与刘健、李东阳同辅政,政绩卓著,时人云“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著作有《归田稿》八卷,《湖山唱和诗》二卷传世。
嘉靖十年(1531年),谢迁在家去世,享年八十三岁。卒赠太傅,谥号文正,葬于余姚东山乡白虎庄(今浙江省余姚市临山镇临山村)。
张居正的前任首辅?
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明朝中期内阁首辅。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朱载坖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
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礼监之权,还之于内阁。与张居正谋,张居正与冯保交好,冯保进谗太后责高拱专恣,被勒令致仕。万历六年(1578年)卒于家中,次年赠复原官。著作有《高文襄公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首辅名单最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首辅名单最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