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的白莲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的白莲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是否有明教?明教起源?
历史上有明教。
明教的起源:
明教正式名称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
受***教与伊朗祆教马兹达教义所影响,是一种带有诺斯底主义色彩的二元论宗教。主要教义为二宗三际论,崇尚光明。
摩尼教约于六至七世纪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复由新疆传入漠北之回纥,而盛行于该地。唐代宗大历三年,应回纥之请,于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
元末韩林儿起义是如何爆发的?
准确的说,不应该叫韩林儿起义,而是红巾军起义或韩山童起义。红巾军起义是由韩山童和刘福通等人领导的,韩林儿是韩山童的儿子,由于韩山童被元朝围剿牺牲,韩山童的部将刘福通起义成功后,将躲入武安山中的韩林儿接至亳州,拥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因此他们说建立的红巾军政权也被称为“韩宋***”。
元朝末年,本就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元朝统治区内,元朝统治者变本加厉、横征暴敛,再加上此时天灾不断,元朝统治区人民的负担愈发严重,已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
此时一直在北方传教的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决定发动起义,他散播“明王降世”、“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等民谣,在颍州聚集3000余人,杀黑牛白马,并自称宋徽宗之后,准备起义。由于起义准备不周遭到泄密,韩山童被元朝***。
韩山童死后,他的部将刘福通率众突围,并组织起义群众,一举攻破颍州。由于起义军头裹红巾,烧香拜佛,又被称为“红巾军”或“香军”,起义军迅速壮大,迅速攻克周边大片城池。此时,蕲水徐寿辉、萧县芝麻李、南阳布王三、濠州郭子兴等部分纷纷起义响应,他们所率领的起义军,都被称为红巾军,名义上他们也属于韩宋***麾下将领,明太祖朱元璋此时也在郭子兴所部当兵,并曾被封为左副元帅。
韩山童被元朝围剿***后,他的儿子韩林儿随其母亲躲入武安山中。刘福通起义成功后,刘福通派人将韩林儿接至亳州,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建立***“大宋”,年号为“龙凤”。刘福通自任为丞相,掌握军政大权。
建立韩宋***后,刘福通率派三路大军北伐。三路大军势如破竹,中路大军甚至攻破了元上都,并一度打到辽东半岛和高丽。红巾军的北伐给元朝在中原的统治沉重的打击。
但是由于三路大军没有协调指挥和***,各自为战,同时又是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根据地,被元军各个击破。元至正19年,韩林儿的***大宋被元军攻破首都汴梁,刘福通带韩林儿突出包围,逃往安丰。元至正23年,张士诚派部将攻破安丰,刘福通被***。
坚持了13年的红巾军起义,正式宣告失败,韩宋***灭亡。但正是由于红巾军起义军始终抗衡着元朝的主力,不但沉重的打击了元朝,也使得南方朱元璋、张士诚等部能够迅速发展。最终为朱元璋灭亡元朝,创造了条件。
元至正26年,朱元璋派部将将韩林儿接到应天府,途经瓜洲时,韩林儿船翻落水身亡(也有被朱元璋谋杀的说法),韩林儿的死因也始终是个谜团。
韩林儿是韩山童的儿子,在当时也被叫做韩林,家中历代都是白莲教的头目,结果被***被流放。他最显著的身份,还得是元末红巾军大宋***的第一任也是唯一一任皇帝。
(韩林儿剧照)
元末天灾人祸并行,不管哪的老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以白莲教的名义挑起了反叛的大旗。一方面白莲教中信奉转世的弥勒佛,将带人脱离黑暗,信的人不少,另一方面,他还从过去的宋朝入手,说自己是宋朝的继承人。在政治和宗教两方面的加持下,韩山童的红巾军一定对小老百姓有不小的号召力,这也给儿子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韩山童在安徽颍州发动了第一次起义,规模并不大,而且说是起义,很大程度上只是烧杀抢掠,***官员,集体诵念东京罢了。很快1355年1月,红巾军打到了察罕帖木儿的领地上,这位蒙古将领召集军队,***戳了红巾军一下,而且当地***很快就抓住了韩山童并处死了他。如果纵观全国,此时其他的农民起义也慢慢被镇压。
在种种不利的情况下,韩林儿也算是有点出息。三月份就在毫州建立了大宋王朝,年号龙凤,本人也被称为小明王。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宋国的都城也是毫州。在这里,韩林儿逐步完善起了自己的***,中央***有一定程度的***与指导,定期招兵买马,以前乱七八走自由散乱的形象彻底改变了。这里绕不开另一个人,刘福通,曾经在起义最开始的时候和韩林儿的父亲一起行动,甚至可以说在大宋中他才是权力最大的那个。在他的率领下,大宋***开始了反击。
西至宁夏,北至上都,东至西京(平壤),南至当时有朱元璋占领的部分南直隶地区。此次北伐大宋***结合了其他零散的农民起义部队,包括后来建立的明朝的朱元璋,至少在名义上都接受了韩林儿的领导。随着越来越对的起义军投靠大宋,其力量不断上升。
但是,话又说回来,势力的增长总会有个极限的,很快,1358年便成了大宋***的分水岭。刘福通已经得到了北宋的旧都汴梁,打算迁都,另外大宋的起义将领毛贵想直接攻击元大都,但不幸被元军击败,还被赶到了山东。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起义军都没能建立起一个永久性的根据地,这就导致了大宋的军队处在分散和游离的状态中。
军事上除了问题,内部矛盾有尖锐了起来,原来的起义军领袖陷入了内讧,连已经作为都城的汴梁都在元军的进攻下失去了。墙倒众人推,当大宋***只剩下一个安丰时,张士诚围攻了治理,大宋进一步瓦解。
“韩林儿起义”确切的名称应该是“红巾起义”。这次起义可以说是元朝经济和政治危机的一次总爆发。
当时的宰相脱脱在推行“钞法改革”,但改革失败。无休止的通胀和混乱的财政政策,使得元***侵吞了大量人民财富,最后导致了大规模***,时人谓之:“开河变钞祸根源”。“开河”指的是贾鲁治黄河,治河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是国家为此投资巨大,适逢脱脱的钞法改革,两大工程一起上马,造成剧烈的经济动荡。一场足以动摇元朝统治基础的空前大起义,在河工民夫之间爆发了。民间到处流传“宰相***钞,舍人做强盗,贾鲁要开河,搅得天下闹”。
贾鲁治河之后,就在当年的四月下旬,黄河河工在黄陵岗挖出了一个独眼石人。石人背上刻着一行字,写的是“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当时***震惊,都认为是天下即将大乱的兆头,互相奔走相告。15万河工一时间人心惶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石人其实是河北栾城县人韩山童提前埋在那里的。韩山童出生于河北白莲教世家,祖父韩学究是当地白莲教主。该教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属于佛教净土宗的分支,信奉弥勒佛,他们组织烧香会,私下活动频繁,信众广大,力量很强。韩山童后来被推举为白莲教主。此次借贾鲁治河,四方民夫聚集的机会,韩山童在河工中不断传教,使刘福通等人都成为白莲教骨干,聚集在他周围。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商定,以“弥勒下生”和“明王出世”为号召,打算依靠河工的力量举旗造反。石人就是他们提前在黄河河道上埋好的,并且准备了“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口号,为起兵进行宣传。
五月初,就在其他河工还在忙着疏浚河道的时候,韩山童和刘福通聚众3000余人,在汝宁府颍上县(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杀牛马祭天,宣布进行反元起义。韩山童等人一开始是想借用复兴大宋的名义来举兵,所以谎称自己是宋徽宗八世孙,先人在宋末到日本避难,现在要回来重掌天下。刘福通则自称是南宋初期名将刘光世的后代。两人写了一个“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对联,试图以恢复大宋作为政治口号,来争取民间非白莲教信徒的支持。
就在起义准备发动之时,义军之中走漏了消息,地方官府闻讯赶来,将韩山童抓获。
韩山童的妻子杨氏携子韩林儿逃走,刘福通***部众,占领颍川,正式发动起义。义军头裹红巾,名为红巾军,史料中有时简称为“红军”。由于红巾军有白莲教作为宗教背景,所以势力扩张非常快,影响很大,周边地区的几支义军也纷纷以红巾为号,响应刘福通。比较出名的有芝麻李、彭莹玉、郭子兴等等。
上图元顺帝
在彭莹玉的煽动下,罗田(今湖北省罗田县)的布贩子徐寿辉等人也开始宣传弥勒下生,在各路义军之中第一个建国号为天完,称起帝来。据说当时各地乱起,信报传至朝廷,负责传递文书的吏员在文书上题写“谋反事”,脱脱为了不让顺帝觉得事态严重,就专门改成了“河南汉人谋反事”,好像仅有河南行省一处谋反。结果没有多长时间,私盐贩子张士诚在江浙地区举事,赵明远在徐州起义,毛贵占据山东,明玉珍称霸川滇,烽烟已经遍及全国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的白莲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的白莲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