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和西方交往历史空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和西方交往历史空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末清初西方科技在华传播的有利因素?
一是欧洲列强在亚洲的殖民扩张,为科技传播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科学技术的尊重和重视,为吸收外来科技打下了基础;
三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战乱,使得部分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受破坏,寻求新技术来恢复生产和发展经济的需求增加。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西方科技在华传播的进程。
为什么中国古代只有大清国闭门造车,和西方世界没有贸易往来?
首先,[清朝和西方没有贸易往来]这一说法本来就是伪命题。最能反驳这一点的就是鸦片战争发起的根本原因,即,英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入超,使得其财富大量流入中国,为扭转此局面才向中国大量倾销***,最终导致***战争的爆发。
下面我们回到问题,确切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清朝在与西方的贸易中处于消极地位,即,并不主动去西方开辟市场,而是仅仅在中国领土上和西方做生意。
关于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陆上丝绸之路中断,导致陆上贸易减少。
15-16世纪,西亚地区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了东罗马帝国。由于奥斯曼帝国是由信仰***教的***建立,所以其与信仰***教的欧洲国家 存在着宗教矛盾。因此,西欧商人便难以从西亚借道进入中国,中国同理。而中国古代出了宋明两代,其他王朝都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西欧取得联系的。所以,清朝由于这个原因,商人无法到达西欧做生意。
其二,西方殖民者的扩张,迫使清***闭关自保
西方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早在明朝中期,便已经和中国人有所接触。最先是中国和葡萄牙的屯门海战,接着是西草湾海战,再后来又是中荷料罗湾海战,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等等。而清朝统治者在前期,是没有闭关的。直到乾隆年间,由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发展越来越迅速,其向东方的扩张也加剧,所以乾隆为避免汉族人勾结西方对其统治造成威胁,而下旨闭关锁国,只留下广东的十三行与西方人进行贸易。然而就是这十三行,每年的贸易量也是巨大的。
其三,造船技术的落后和地理知识的匮乏
明朝中后期,中国的造船技术与西方相比已经处于劣势。清朝之时,由于清朝的故步自封与西方技术的进步,这种差距越来越大。所以导致清朝的穿并不能到达西方。再加上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存存在着巨大的空缺,其根本不知道如何通过水路到达西欧(当时苏伊士运河尚未开凿,前往西欧必须经好望角绕道)。
其四,天朝上国的观念在清朝进一步加深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中国任何朝代都没有所谓闭门造车的政策。闭门造车也从来不是形容国家政策的成语,而是形容某个人或者某个集体。首先,我们不能以现代国际竞争或***观念看待古代。中国之所以自称为中央大国,是由于国土过于辽阔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造成的,东、南是大海,西南为世界屋脊,北为大漠荒野和游牧民族,西边漫漫黄沙,周边国家或部落的经济文化均远远落后于中国,难以与更先进的文明接触,因此形成了自成一统的经济和文化,并辐射东亚和南亚,有一大批附庸国。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周边落后的少数民族和倭寇,这种环境下,无所谓开放和封闭之说。对于农业国来说,普通人离开家乡几十里地都算出远门了。如果说清朝封闭,请问,整个亚洲,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开放呢?欧洲长期落后于中国,但是在乾隆时期,英国工业革命产生了近现代资本主义,欧洲航海业迅速崛起,欧洲频繁的战争,使得武器的发展迅速进入热兵器时代,坚船利炮成为欧洲强盛的标志。而这一切,整个世界还懵懵懂懂。由于没有产生科学和资本主义的条件,也没有和欧洲打交道的经验,在面对帝国主义的时候,失败是必然的。中国的厄运,最早主要是拜英法两国所赐,此后,几乎所有帝国主义国家都欺负过中国,尤以俄罗斯和日本为烈。清朝觉悟的很早,于是开始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并很快建立了强大的北洋水师,引入了铁路,电力和学校,派遣留学生,建立了现代国家的基本框架。总的看,清朝是跟随世界潮流走的,虽然是被迫改变,但是从***战争到1911年,70年间中国从古代社会进化到近现代社会,改变是巨大的。在巨大的压力下,中国一直在抗争,至少保持了表面上的独立和***,而不是像印度、越南等那样,成为人家的殖民地国家。怎么能说清朝闭门造车呢?我们要公平看待此事,不要人云亦云。 清朝留下来的版图,比明朝大的多,还收回了台湾、新疆、准格尔。仅仅从这一点看,清朝也功不可没,是一个很有建树的朝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和西方交往历史空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和西方交往历史空白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