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上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上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代有***吗?
中国有关火药的最早记载,是在唐宪宗在位时期成书的《太上圣祖金丹秘诀》。在这本书里,火药有一个颇为儒雅的名字——“伏火矾法”。不过虽然这算得上是有关火药最早的记载,但可能在此之前,火药就已经出现。可无论是火药当时的称呼,还是作为出处的书,都可以很明显的体现此时的火药和军事还距离甚远。
唐代火药的由来?
唐代炼丹家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创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磺及马兜铃(含炭素)一起烧炼。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
我国唐朝时就出现了火药武器距今约多少年?
唐末天年间(904~906)用火药做主要原料的武器,在战争中开始出现火药箭,还出现"发机飞火"的记载,即用抛石机投掷火药包,作燃烧性兵器。是现代热兵器的始祖。火药是中国四***明之一。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火药是以其杀伤力和震慑力,带给人类消停战事、安全防卫的作用,成为了人类文明重要发明之一。
唐朝就发明了火药,怎么当时一直没人想过地雷战呢?拿来守城不香吗?
中国古代的火药都是黑火药就跟我们在家放的爆竹一样威力不大!炸不死人,不要看电视上爆炸的场面那都是为了视觉效果,其实古代火炮都是实心的,是靠火药瞬间发热把实心弹从大炮里喷发出去用冲击波击杀敌人,不是靠爆炸!看过欧美近代战争电影就知道了!不要小看这冲击波好比一块石头从几百多米的高楼上扔下来能砸死一大片!古代士兵不是像现代这样散兵作战,都是靠密集冲锋!
谁说古代没有地雷战呢?我国古代不仅有地雷,而且还有水雷(明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并应用了),但由于当时落后的配套设施,这些“先进”的武器并没能普及。事实上,决定一个武器能否应用不仅是技术本身,更是相应的生产设备、运输设备以及储备设备。
就以我国古代的水雷为例子,这是一种可以放在水中,且可以由人通过拉动来引爆的先进设备。根据《武编》中的记载(明朝唐顺之),水雷以木箱为外壳,用油灰等物品封住木箱的粘缝来隔水,通过由长绳制作的激发设备引燃其中的黑火药。后来,明朝人还改进了工艺,甚至制作出了触碰就能爆炸的漂雷,地方的船只触碰到漂雷的绳索之后,绳索就会成为触发***的碰线。这两种水雷都足够的先进,但为什么没有流行呢?
这就是生产、运输以及储存的问题了
战争是一个非常紧张的事情,武器的生产和储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生产火药,尤其是生产合格的火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火药的原料由硝、硫磺和木炭组成,想要生产火药,就必须有找到相应的矿产或者一定的物质,这是传统的小手工作坊(古代的小铁匠铺)很难具备的。其次,火药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很重要,这就需要一个完备的制度和生产工艺,需要朝廷来建立官方的生产厂,这两点就制约了火药生产的普及性。
其次,黑火药的运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由于其激烈的不稳定性,火药不像传统的刀剑那样稳定,很容易就出现一些意外。除去安全隐患外,火药本身也是一种不容易运输的粉状物体,它需要一个固定的、密封的容器,而且还需要防范雨水。对于一个道路设施非常落后,运输设备很简陋的封建王朝来说,运输火药远不如运输冷兵器来的方便。
最后,黑火药的储存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这又是封建王朝最关心的地方。对于一个落后的朝代来说,它不可能做到以生产来供应消耗,一个王朝的作战物资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可黑火药在储存上是个大问题。储存的量如果太少,那就没有储存的意义,积累的量如果太多,黑火药又有储备和检查上的隐患,这是古代王朝最忌讳的东西。
其一,黑火药的长期储存是个大问题,如何保证这些火药不会因为天气过热而爆炸?如何保证这些火药不因空气湿气而发潮?即便是现在,也时不时会有爆炸物出现意外的悲剧发生,更不要说古代。其二,黑火药的检查也是一个大问题,朝廷的监管官员又要如何检查黑火药的储存呢?对于那个落后的时代来说,检查粮仓都很困难,更不要说是黑火药。仅此一点,黑火药就不是封建王朝的常备战略物资,不是它不行,而是它不具备大量使用的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上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上的***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