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景泰以后的历史变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景泰以后的历史变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景泰年间有哪些名臣?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因进京觐见时不向王振献媚送礼,遭其党羽诬陷,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明朝景泰年间的司礼监大太监金英为何突然失宠?
金英是资格非常老的一个太监,自称受永乐皇帝朱棣的抚养教诲,并授予官职。
后来的仁宗、宣宗都对他十分信任,英宗更是委以重任,是所谓的“四圣大恩,德同天地。” 因为与仁宗父子的关系密切,因而金英一直圣宠不衰。
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其弟朱祁钰被推上龙座,是为景泰帝。景泰皇帝即位后,金英继承了前王振的职位,掌司礼监印,风头一时无两。
金英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贪。仗着自己的地位,四处敛财,最后也是一个贪字引发了他的倒台。
事情一开始是这样的,金英派自己的家人李庆拿着盐引去官办盐场支盐,但是李庆不仅不支了盐,还回路了当时的淮安知府程宗,私自调用民船六十于艘为他运盐,在此期间还打死了一个船夫。
此案由都察院办理,但是处理结果并没有涉及到金英。此时刑科给事中林聪上书,弹劾金英专权跋扈。
不久以后,又有锦衣卫揭发金英行贿,金英终于下狱。
明面上看,金英是因为***和盐的事情***,实际上是因为金英对于储君的位置看法与朱祁钰不同,金英支持线下的储君,也就是英宗朱祁镇的儿子,而景泰皇帝想将这一份基业留给自己的孩子。
金英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有很多黑点,也有一些闪光地方,最后被贬至南京,在景泰七年卒。
首先纠错,题目有误,景泰年间的司礼监大太监是兴安,不是金英,金英在景泰元年就已经失势囚禁起来,怎么做大太监?
金英是宣宗朱瞻基时候的司礼太监,和范弘、王瑾一样,很受宣宗信任,宣德七年,朱瞻基赐金英和范弘免死诏,言辞褒美。
英宗朱祁镇即位后,金英和兴安一样受英宗宠信,之后王振兴起,金英和兴安也不能与之对抗,屈居王振之下,成为明宫排名第二第三的大太监。
正统十四年【1449】夏天,大旱,大理寺卿俞士悦等人认为大旱可能是有冤狱造成的,因此上奏请审理刑部和都察院的狱囚,明英宗就任命金英会同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会审,以消除天变。当时金英是威风凛凛,张黄盖坐中间,尚书及以下官员只能坐在左右两边。
明英宗北征,就由金英和兴安共同辅佐郕王朱祁钰监国,土木之变后,中外大震,郕王就派金英、兴安去和大臣沟通,联系内外,景泰得立,金英、兴安之功不可抹,因此赢得景泰帝的信赖。
到了景泰朝,金英受到的弹劾越来越多,家奴***行凶,抢劫行贿,各种事件层出不穷,金英被弹劾“怙宠欺君,怀奸稔恶”,并要求对金英“处以极刑,籍没其家”。
景泰帝对金英也算仁至义尽了,并没有处罚的多严重,为啥对他宽容,其一,金英有宣宗赐的免死诏,其二,金英历来对皇室忠心,特别是土木之变后对景泰上位有大功,那点经济罪在皇帝眼中还不够看,只要不是政治罪,皇帝都会网开一面的。
明史宦官传金英传这样一句话:“景泰元年十一月,英犯赃罪,下狱论死。帝令禁锢之,终景帝世废不用,独任安。”
明代太监有相当多是在战争中俘虏的幼童——比如广西大藤峡之乱俘虏的小男孩里,出了汪直(西厂创始人);著名的三宝太监郑和,被明史学界认为是在明初傅有德定云南时俘虏的;金英的身份则更传奇一点,他是越南人。
永乐年间,张辅定交趾(就是今天的越南),从俘虏的幼童中选一批入宫做太监,其中就有金英。到了宣德年间,获得皇帝赏识,掌管司礼监。
英宗朱祁镇继位,宠信从小玩到大的王振,金英也只能退避三舍。不过他的权势依然不低,曾经被弹劾圈占南海子(今天北京南苑一带)军田,但是也没有什么结果。
景泰初年,金英被弹劾纵容家奴掠夺者民船贩盐、替人跑官要官、***内宫储备物料造宅院等等。加上有人认为金英此时在景泰帝立储的问题上不支持景泰立自己的儿子而支持立朱祁镇的儿子(后来的成化皇帝朱见深),所以最终失宠,削职禁锢。
所幸后来他得以复出,在南京终老。死后,朱见深特批由其侄子袭其养子官职,延续香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景泰以后的历史变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景泰以后的历史变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