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讲明朝历史的几个教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讲明朝历史的几个教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专家对于明朝那些事儿的评价?
“如果能做到有学术性而又好看,当然是最理想的,不过这个难度很高,可以做到的人寥寥无几。”历史学者彭勇如此表示自己对历史书的理解。他评价《明朝那些事儿》是“比较有趣的普及书”,“最大的特色是通俗易懂,也有趣。至于说到历史的真实,应该说大体上还是不错的,作者也花了不少工夫,没严重的错讹。当然了,这毕竟不是学术著作。”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周枝羽在读了《明朝那些事儿》之后,称之为“一个流行文化研究的经典案例”。他表示,“这部书几乎具备了流行文学传播的一切因素。只是我没有想到一部具备了这些因素的作品居然是一部历史作品,而且是正史,完全不是戏说,我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把它称为小说,因为它几乎是完全忠实于《明史》的。”
鬼吹灯孙教授的祖上是大明朝的什么人?
观山太保,源于刘伯温受朱元璋所托修皇陵,遂引荐“棺山太保”传人封王礼,使朱元璋十分满意,御赐封王礼和他的几个***纯金腰牌,从此以后称为“观山太保”,留在御前听用,专职为***建造陵墓。
观山太保代表人物:封王礼,封思北,封师古,封师歧,封团长(封学文),孙教授(封学武)。明朝建文年间所提的:吴王教授,吴王指的是谁呀?
朱允熥 1378-1417,安徽凤阳人,明太祖孙,懿文太子朱标第三子,与虞怀王朱雄英同母。洪武十一年十一月戊寅(戊午年十一月初九,1378年11月29日)生,建文元年(1399)封吴王。建藩杭州。未就藩,靖难之役起。燕王入京师后,降封广泽王,居漳州。其年(1402)九月,召还,废为庶人。永乐十五年(1417)九月卒。英宗于天顺四年释放禁锢在凤阳高墙的庶人“仅庶母姊五六人,有年八十余者”。有遗腹子朱文坤,后不知所踪。
科举考试中最难的是八股文,明朝与清朝的学校如何教授八股文?
自从科举考试制度实行以后,我国古代的学校也随之发展起来,特别明朝与清朝的教育很发达。《明史·选举志》记载:“明制,科目(指分科选官制度)为盛,卿相皆由此出,学校则储才以应科目也。”还记载这样一句话“选举必由学校。”因此明朝时的官吏都是由学校培养出来的,然后通过科举考试进行选拔。
明清的学校,朝廷办的有国子监,国子监又叫太学或国子学,地方则有府、州、县学。各级官办学校均设有学官,负责教育事宜。国子监学官有祭酒、司业、监承、博士、助教、学正等。国子监生主要是各部由地方选送上来的举人、生员或者前科会试下的第者。当然个人也可以花钱捐个监生名头。
地方学校,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等学官。
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 ,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才废除。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破题,开首用二句设破题意。承题,用三四句或五六句承接破题的意义加以说明。起讲,用数句或十数作为议论的开始,只写题大意,宜虚不宜实。入手一二句或三四句,为起讲后入手之处。以下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中心。这四股中,每股又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一般是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亦有联属者,共合八股,故名八股文。全篇总字数, 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最后改作700字。八股文的试题出自四书,应试者必须按四书五经的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因而具很大的局限性,弊病尤大。然而明清取士,却以科举为重,而科举又以八股文为主,于是教育重心当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了,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八股取士 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进行。省级考试叫乡试,及格者称为举人;举人到京参加会试,合格者称为贡士;贡士再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进士的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中举的知识分子,都能享受一些特权,可以免除差役和税粮,进士都有官做。但是,这些人很多是没有真才实学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讲明朝历史的几个教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讲明朝历史的几个教授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