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的政治历史答题格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的政治历史答题格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灭亡的原因简答题?
一、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成为唐代历史的转折点,乱后的唐朝由鼎盛进入了衰落阶段,并最终走向了灭亡。
二、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集权的虚弱,这点主要体现在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
1、藩镇割据。唐朝后期,由于藩镇自雄,中央政权变得虚弱无力。
2、宦官专权。唐朝的宦官掌控禁军,在朝堂上架空皇帝、压制文臣。
三、唐朝灭亡的其它几点原因如下:
1、朋党之争。
2、掠夺性的赋税政策。
3、农民起义。
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唐朝的农耕经济薄弱,经不起折腾。
农业文明产生盛世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有几年十多年的风调雨顺,加上天下安定,粮食生产就能够上去。有了粮食生产,就有盛世的模样。
唐玄宗上台以后,还算励精图治,同时,没有搞过大兴修建,没有开拓过边关,没有怎么动用过军队和北方游牧民族打仗,所以,也就十多年,这样的盛世就出现了。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这是唐代诗人刘禹怀的自问,今天的你又该如何作答呢?
这是取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岁夜咏怀》。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那意思还是很明白的,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也就是多年在坎坎坷坷中度过,新的一年又会怎么样呢?也就是没多大的期望。
当然刘禹锡属成功人士,不但是“诗豪”,曾经写下脍炙人口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即便在永贞革新失败遭贬,也是朗州司马,即当地的武装兼公安的负责人。朗州也就是今天湖南的常德。
《岁夜咏怀》这首诗氛围消极,却是许多人新春在祝福声的心境。问题在于,恰恰是人那么强调,反而是对自己在新的一年中有更多期待。
唐·刘禹锡的《岁夜咏怀》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
旧的一年走了,又是新的一年,这些年的不得意令人心寒;都说新年新气象,但真的不知道新年来了又将会怎样?想想以前在一起交好同游的那些个朋友,到了现在有几个还健在着呢?
这里的弥年,相当于现在的经年,多年的意思。
这里讲的同游者,表面讲“同游”,实际是指志和自己同道合的政见相同者们。
这首诗不必太多解释,给人感觉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失意,二是老了!
这两句自问出自刘禹锡(题主打错字了?)的《岁夜咏怀》:
一年比一年不得意,新年又将会如何?过去一起交游的朋友,现在活着的还有多少?我把闲居当作自由自在,把长寿看作补回岁月蹉跎。只有春色不管人情世故,在闲居的时候还来探望我。
刘禹锡在外流贬,惊闻好友柳宗元去世。柳宗元当时为了照顾刘禹锡家有老母,主动和刘禹锡对调了贬官的地点,结果死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播州。故交旧知纷纷离去,而当年“永贞革新”的政治愿望早已失败,自然中的春天年年到,便是幽居的时候也能见到,自己的春天什么时候来呢?
平和的过年描写,隐藏着忧愤。而且此诗的最大特色,是联联对仗,律诗只要求颈联对仗,刘禹锡的这些对仗句虽然为“宽对”,但是也足以见其功力。
今天,我们如果用他的首联,后面该如何作答呢?
起句“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已经定下了全诗平仄,所以续写五绝平仄如下:
注意,“幽居亦见过”,“过”字发平音。所以他这首五律是合律的。
再看首句的意思,基本上已经肯定了是不得意的,再发问明年如何。那么在回答的时候就要注意情境的连贯性和转折性。绝句可以在后两句迅速转折爆发:
这个就比较激烈的反转了前面的蹉跎岁月心态,专注于新年努力前行,珍惜时光,显得比较正能量。
就这样吧,五律的话这个韵脚比较难押,如果强行入韵续诗,不是不可以,只不过就偏离了写诗的本意了。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这是刘禹锡在新年晚上感叹的诗句。
我这一年一年过得不如意,新年又能怎样呢?
因为当年的二王八司马事,这个时候的刘禹锡还在流放之中,他的朋友柳宗元伾、王叔文、韩泰、陆质或是病故,或是被杀,或是杳无音讯,自然是不得意。
所以他说一年又一年不得意,新年又能好到哪儿去呢?
其实不光是唐朝的诗人,我们今天的人也有这样的疑问。
晚唐诗人罗隐祭灶的时候就说:
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王老爷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发的也是不得志的牢骚。
现在也有个调侃的段子不就是这么说的吗:
灶王老爷您姓张,一碗凉水三炷香。今年小子混得苦,明年再好吃灶糖
古诗词中,如何分辨比喻和比兴的不同?
古诗词中,由于语言的精炼,出于表达效果的需求,常常会出现各种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现在的打比方,由本体、喻体和喻词组成,在不同事物间寻找相似点,突出想要表达的部分。多以具体形象来形容抽象形象,为了艺术效果,也可以反过来用。
举例:
一、唐代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中意象“露”“月”的两个比喻,用日常常见的事物做喻体,将两种事物在形状上加以突出,照应了前句的时节。
二、宋代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中,化抽象为具象,将词人的“闲愁”之深远、绵密、飘渺,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宋代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的政治历史答题格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的政治历史答题格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