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刘文静家族历史故事,唐朝刘文静家族历史故事简介

kodinid 4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文静家族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刘文静家族历史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早期的刘文静有孩子吗?
  2. 唐朝开国功臣两位:刘文静和李君羡,为何结局如此惨烈?
  3. 刘文静在唐朝建国过程中有多大功劳,他为何没入画凌烟阁功臣像?

唐朝早期的刘文静有孩子吗?

祖父:刘懿用,隋朝石州刺史

父亲:刘韶,隋朝上仪同三司。

唐朝刘文静家族历史故事,唐朝刘文静家族历史故事简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兄弟:刘文起,曾任通直散骑常侍,与刘文静一同被杀。

儿子:刘树艺,后因谋反被杀。

儿子:刘树义,袭封鲁国公,后因谋反被杀。

唐朝刘文静家族历史故事,唐朝刘文静家族历史故事简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朝开国功臣两位:刘文静和李君羡,为何结局如此惨烈?

谢谢邀请。刘文静是唐朝开国功臣,早年帮助唐高宗李渊在太原起兵,建立唐朝,后跟随和效力李世民

平定叛乱

公元617年,刘文静任大丞相府司马,封鲁国公,平定新安以西叛乱。

唐朝刘文静家族历史故事,唐朝刘文静家族历史故事简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618年,唐高宗李渊立唐,刘文静成宰相。同年,刘文静随李世民平定西秦。

性格特点

刘文静自认为才能高过斐寂,而地位却不如斐寂,心生不满,于是,其醉后出言不逊,被人诬告谋反,唐高宗李渊听信斐寂馋言,将刘文静满门抄斩。

李君羡是唐朝将领,原为瓦岗军,后率部归顺李渊,因英勇善战,被封为轻车都尉,跟随李世民作战,李世民即位后,被授为左卫府中郎将。

公元626年,李君羡等奉命同突厥作战,解除唐都之困,得到李世民赞许,被授左武卫将军,李世民曾赞叹其‘君羡如此勇敢,强虏何足忧虑。‘

因李君羡结交了道士员道信,遭到御史弹劾,说他图谋不轨,全家被抄斩。

总之,刘文静和李君羡两位开国功臣被杀,一方面有其自身的原因,依仗自己才能过高,得到皇帝的宠信,就能肆无忌惮地出言不慎,得罪了身边的小人被小人陷害,另一方面,是唐朝最高统治者对这些开国功臣的过度猜忌和不信任导致的,总是认为他们有谋反之心。综合这几种因素,刘文静和李君羡惹来了杀身之祸的悲惨结局。


刘文静在唐朝建国过程中有多大功劳,他为何没入画凌烟阁功臣像?

对于唐朝而言,刘文静确实是功臣,就功劳而言可进前十,此高士廉强多了,可以没有刘文静推波助澜,李渊很大几率不敢起兵,没进二十四功臣,性格原因是一部分,统治者的赏罚不公是一部分,死的早也是一部分,历史是有一定的偶然性,只能说运气不好罢了,在李渊起兵入住长安的过程中,有三大功臣,李世民,刘文静以及守太原的李建成

大业十三年(617年),唐国公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刘文静看出李渊胸怀大志,便与其结交。他对李渊次子李世民非常赞赏,常对裴寂道:“李世民绝非庸碌之辈。他豁达大度,神武雄豪,是汉高帝、魏太祖一流的人物,年纪虽轻,却是天纵之才。”

此后,李世民部署宾客,暗中筹划起义,准备待机而起,但却担心李渊不同意。刘文静知道李渊与裴寂交好,便将裴寂介绍给李世民,三人一同谋划。这时,太原副留守高君雅被突厥击败,李渊也因此获罪。

李世民又让刘文静伪造隋炀帝敕命,称要征发太原、西河等郡百姓去远征辽东。太原等地民心恐慌,都欲作乱。刘文静趁机对裴寂道:“您难道没听说过‘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吗?应劝说唐公即刻起义,怎能如此迟延。况且,你身为晋阳宫监,却让宫人侍奉唐公,你死也就罢了,为何要连累唐公呢?”裴寂大为恐惧,便常常督促李渊早日发兵。”

李渊起兵后,自称大将军,以刘文静为大将军府司马。刘文静建议李渊改换旗帜,又请求连结突厥为援。李渊遂派刘文静出使突厥。刘文静游说始毕可汗道:“如今天下大乱,唐公为国家近戚,担心皇室毁灭,故此起兵。唐公希望与可汗兵马一同进入京师,到时百姓、土地归于唐公,财帛和金宝归于突厥。”始毕可汗当即命大将康鞘利率二千骑兵随刘文静南下,又献马一千匹。李渊盛赞刘文静,又让他率军前往潼关,抵御隋朝大将屈突通。

义宁元年(617年)十一月,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进位大丞相。刘文静改任大丞相府司马,加授光禄大夫,封鲁国公。十二月,刘文静在潼关与武牙郎将桑显和苦战,死伤数千人。他趁隋军稍怠之时,暗中派遣奇兵掩袭其后,终于大败桑显和。当时,屈突通尚有数万兵马,企图逃回东都(今河南洛阳),结果被刘文静派兵追上。最终,屈突通被俘,新安以西地区全部平定。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接受杨侑禅位,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刘文静被任命为纳言,成为宰相。他作为太原元谋功臣,还与秦王李世民、裴寂一同得到“恕二死”的特权。

但他为什么没被选为凌烟阁功臣呢?原因有三:

1.得罪裴寂才造成杀身之祸

刘文静在起兵前和裴寂关系密切,交往非凡,甚至同宿彻夜长谈,《旧唐书》记载了二人志向不一,裴寂看到烽火感叹命运卑贱,刘文静则志向高远。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刘文静并没有得到唐高祖的重用,反而是裴寂平步青云,因此多次进谏,然而唐高祖不予***纳,并且“疏忌之”,对其产生猜疑,难免心生不平;再加上刘文静每次朝廷议事,总是和裴寂意见相左,同裴寂势同水火,自然受到裴寂的忌惮。因此,在被小妾告发谋反之事上,审讯的李纲、萧瑀都认为没有造反的罪证,唐太宗李世民也替他求情,然而,裴寂却进谗言“文静才略,实冠时人”,“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勍敌,今若赦之,必贻后患。”,以至于唐高祖下决心将其处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刘文静家族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刘文静家族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文静 李世民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