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晚期知名历史人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晚期知名历史人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谁能告诉我几个明朝中晚期的将军?
周尚文,戚继光,俞大猷,万表,刘显,刘綎,陈璘,沈希夷,萧如薰,赵岢,马芳,汤克宽,卢镗,杜桐,杜松,李成梁,李如松,麻贵,满桂,赵率教,杜文焕,沈有容,李卑,张令,张可大,秦良玉,马世龙,曹文诏等等。这些都是赫赫有名的武将。 至于袁崇焕、洪承畴、郑成功、史可法、孙承宗、孙传庭、卢象升之类他们都是以文臣身份指挥战争,虽则孙传庭、卢象升两人擅长骑射,作战的时候都是冲锋陷阵,最后也确实是战死沙场,但他们都不是武将。
明朝后期有多少王爷?
整个明王朝一代,朱元璋的子孙们被封为亲王的有83人,除了年幼殇亡未能确定封地以外,共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五十个亲王府。在这五十个藩王府系中,除去无子除封,因罪夺爵者外,均延续至明朝灭亡。两百多年间,共册封亲王289位、靖江王11位,郡王就更多了。到明亡时,估计宗室人口至少已经超过20万人!
《金瓶梅》的作者是谁?为什么有人说《***》写的是晚期明朝真实的历史?
《***》的署名是“兰陵笑笑生”,但是正如“鲁迅”不姓鲁,是周树人一样,“兰陵笑笑生”背后也肯定有个真实人物。不过这个人到底是谁,我也不知道,现在学者推算出来比较有名的考证有:
1: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因看不惯张居正而罢官在家,是现在呼声最高的作者。
2:明代文学家贾三近,他也是因张居正不得重用,直到张居正死后才再度为官。
3:明代文学家屠隆,他跟上面两位一样也是万历朝的官员,善于嫖妓,最后死于花柳病。
其余的还有李开先、徐渭、李渔、冯梦龙……等多达60多位作者的不同说法,所以到底作者是谁,我也不知道。
而关于《***》中西门庆暗指的人物,现在的说法是嘉靖朝内阁首辅严嵩的儿子严世藩,一个靠着老爹官至工部侍郎,机智狡猾、好色贪财、却又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人,可以说非常符合西门庆的角色设定了,并且严世藩也有七房太太。
但是……请注意了,正如说我们讲《***》是用西门庆一条私生活,一条官场的线分别讽刺明朝末年政治昏暗,道德沦丧,黑白跌倒的现实社会,可我们发现,这种故事几乎随便套到任何一个时间都纯在的。你看看《红楼梦》不也是这条线么?然后因为《***》是出现在明朝所以讽刺明朝,讽刺严世藩;《红楼梦》出现在清朝就讽刺清朝,讽刺曹家?
明朝中后期,皇帝们为什么效仿像朱元璋除掉做大的文官集团?
这是明朝政治矛盾运动的特别之处。由于不设宰相,内阁又是集体领导形式,且内阁与宰相比较起来有很大不同,内阁只有参谋、票拟、建议等权力,其它行政权都不明显,如发布命令、视察下级、惩戒、督促、评鉴等权力不如宰相明了,所以在行政运行中,皇帝被推至最前沿,没有法定的职位和人力替皇帝分担。况且明朝的皇帝们普遍素质不高,处理国家大事的能力不足,强大的文官集团就成了皇帝不得不依靠的力量。由于内阁是集体领导,六部是条条领导,各地行省直接对皇帝六科,皇帝被置于国家行政运行的枢纽地位。皇帝为了提高效率、解脱自身,只有不断分权,粗放式领导,才能满足行政效能。中后期又出现了宦官集团,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和文官集团一样,成了皇帝的左膀右臂。
文官集团的地位和作用是在实践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无论是内阁、六部、皇帝六科、三院,还是地方行省,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制度和模式,皇帝有旨,按旨意办事,皇帝无旨,按惯例办事,六部、地方行省包括皇帝身边的六科都可以互相告知,万一追查起来还可以相互担责。如果和太监集团相处融洽,同样可以互相通气,互相保护。这种格局的好处是让皇帝省了不少力气,不好的一面是有时候无法撼动。所以明代皇帝对文官集团的态度是,既依赖、依靠它推动行政运行,又感到尾大不掉,碍手碍脚,无法发挥皇帝的威力。
正是有了强大的文官集团做支撑,发挥国家行政职能的兜底保障作用,所以,才有正德皇帝整年整月在皇宫外巡游撒野不当朝;才有嘉靖皇帝整日崇道、炼丹迷信方术,二十年不上朝;才有万历皇帝迷恋女色,深居简出,三十年不上朝,不接见大臣,靠太监传达口令推行朝政;才有隆庆皇帝沉湎于酒色、天启皇帝迷恋于木工房等等特立独行的明代皇帝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晚期知名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晚期知名历史人物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