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上的矛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上的矛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说明末清初民族矛盾尖锐?
明末清初确实是民族矛盾尖锐时期,首先汉族内部有李自成起义,为祸中原地区,给了满族侵略中原的可乘之机,再加上吴三桂投降努尔哈赤,引狼入室,直接导致明朝灭亡,满清入驻北京,由于文化思想的不同,满清野蛮大肆杀戮汉朝百姓,南方出现很多地方屠城事件,直接是民族矛盾尖锐加剧。
晋王朱刚为什么和燕王朱棣不合?
这个历史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人的性格以及对于太子之位的争夺。明朝立国后,明太祖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分封其余诸子为藩王拱卫大明,三子晋王朱纲被封到太原,四子燕王朱棣被封到北京,两人共同担负出击北元的任务,在太子朱标早逝后又争夺太子之位,故而关系不和。
首先,晋王朱刚是朱棣的哥哥,是朱元璋的第三子,他是十分服从哥哥朱标的,在他的哥哥去世之后,就臣服于朱元璋立下的皇太孙朱允炆,他是服从中央***权威,听从中央***的命令的。
而朱棣因为不满削番政策而起兵反抗朱允炆的中央军,两人不合原因最重要的是两人的立场不合。
晋王朱棡与燕王朱棣这对同胞兄弟,一个就藩太原,一个就藩北平,是明初实力最强大的两个藩王。作为比邻而居,直面北元残余势力的两大塞王,照理应当通力合作,然而现实是这哥俩是死对头。
《太祖皇帝钦录》这本研究明太祖历史最重要的原始资料之中,就记载了多起朱棡和朱棣之间的矛盾。比如洪武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二日的一道圣旨,记载了朱棡手下的一个千户,竟然敢抢占朱棣位于大明川的果园之事。朱棣被朱棡欺负的很委屈,只能找老爹诉苦,于是明太祖下旨让朱棡彻查此事。
朱棣之所以受了委屈,不敢报复回去,是因为燕藩实力相对晋藩来说要差那么一点,所以只能找老爹告状了解决问题了。
朱棡本人虽然性格暴躁,但为人聪慧,立有巨大功劳,是老爹朱元璋一大助力。他最大的功勋是帮老爹搞定了蓝玉案的相关人等。怀远侯曹兴、定远侯王弼等。蓝玉党人中不少骨干也是他的老部下,曾随他深入大漠追击元军。因此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初二,这个蓝玉案爆发的之前的时间点,以备边的名义将把曹兴、王弼等人调到他身边,并派颖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这两个与他关系密切的朝中大佬前来协助他一同执掌山西、河南兵权。
当蓝玉案爆发,接到密令的朱棡迅速搞定了身边的曹兴、王弼,诛杀了会宁候张温、安庆侯仇正、徽先伯桑敬,抓捕了东筦伯何荣、永平侯谢成等人。顺便说下,颖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之死,跟他俩同朱棡关系密切不无关系,因为在对待朱允炆这个乳臭未干的侄子上,朱老三的态度甚至比朱老四更激进。为此,明太祖甚至对他发出了不安分点就贬往云南的最后通牒式警告。
明朝后期的社会矛盾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社会矛盾:一,封建地主与农民的矛盾,无法调和。二,土地兼并严重,农无地可耕。三,明贵族繁衍越来越多,成为国家和农民的最大负担。四,派系林立,官吏矛盾尖锐,如文官集团与皇帝,或与太监的矛盾愈发突出。
明朝后期天灾人祸不断,从而导致社会矛盾急剧迸发,腐朽没落的明朝统治者进退失据,奄奄一息。最终李自成仅用了2天的时间便攻破了北京,崇祯帝上吊***,明朝玩完。
那么抛开天灾不说,我们看一下明朝后期的社会矛盾究竟有多严重。
1644年正月,明朝朝臣中唯数不多的明白人,兵科都给事中曾应遴上疏崇祯帝,疏中一针见血的指出:
“臣闻有国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今天下不安甚矣,察其故原于不均。何以言之?今之绅富率皆衣租食税,安坐而吸百姓之髓,平日操奇计赢以役而独拥其利,有事欲其与绅富出气力,同休戚,得乎?故富者极其富而至于剥民,贫者极其贫甚至于不能聊生,以相极之数,成相恶之刑,不均之甚也。”
在这样一个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大背影下,统治者还穷尽所能对老百姓敲骨吸髓,最终导致无骨可敲,无髓可吸,百姓民不聊生,只有揭扞而起。
更可悲的是这些脑满肠肥,尸位素餐的肉食者们,在北京局势最危机时刻,崇祯请这帮勋贵大臣富商巨贾献金救大明于既倒,可是主疑臣奸,七拼八凑,方才献出了一万两银子。
可在李自成进京后,对这些居心叵测,一毛不拔的勋贵富贾们一阵***板,一顿杀威棒,居然敲出了七千万两白银,真是失财又丢命,可气又可叹。
这些聚集起来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统治者之间的内部矛盾,促使李自成势如破竹,明朝各地方官吏与守军是望风而降。
你要说李自成有多高的政治智慧,有多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我看这二项都平平常常。就凭一句“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就让浸没了二百多年儒家理教思想的大明王朝轰然崩塌。
广大饥寒交迫的百姓,恨透了苟捐杂税,恨透了不停的征输,更恨的是助纣为虐的地方官吏,纷纷起来响应闯王号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上的矛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上的矛盾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