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上女人当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上女人当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明熹宗时是东林党取代阉党当政,明朝的命运会不会不同?
我并不看好东林党,东林党号称“清流”,可是他们的很多行为却显得幼稚甚至害人害己,他们这伙人的诉求很简单,既要名声,更要利益。如果让他们当政的话,这帮习惯了纸上谈兵的家伙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谁也不知道他们究竟会做出什么损人利己的事,让他们当政甚至可能会加速明王朝的灭亡。
东林党是士绅地主的代表,他们的利益也代表着士绅地主的利益,他们的很多行为的目的皆是出于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不受侵犯。朱由校刚刚即位时,东林党是执政党,后来因为魏忠贤作为朱由校的近侍更容易获得皇帝的信任,所以魏忠贤因为得到天启的宠信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同时勾结朝臣排挤东林党,最终取代了东林党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东林党的利益。
魏忠贤专政乱权,打压东林党。
魏忠贤和东林党皆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但是相较起来,我倒是觉得东林党的罪更重。我们都知道魏忠贤的贪腐问题很严重,他既然敢号称“九千岁”那肯定不是好鸟,他不仅排挤东林党,也希望能够掌控军中的力量,他也能在边事告急时任用熊廷弼、孙承宗这些人,当然对此我并不认为辽东边事在天启年间能够基本稳定算是他的功绩,毕竟他开始是为了权力打压他们,后来又因为形势所迫而起用他们的。但至少魏忠贤还是可以基本做到掌控或者说稳定大局的。魏忠贤是喜欢刮钱,可是他知道钱应该从哪刮出来,所以他将触角主要伸向了士绅地主,增加对商业的税收,这下那帮人更恼火了,权力让你占了,现在又来打我的钱的主意,绝对不能让你得逞,那时候的士绅集团恐怕最喜欢说的话便是“不能与民争利”了。
东林党抬头,除魏阉,治武将,乱政害国。
在朱由校死后,朱由检即位,救亡图存的重任落在了朱由检的肩上,这可苦煞了这位胸有壮志却没多大本事的皇帝了。魏忠贤是阉人,却长期窃据皇权,朱由检很痛恨魏忠贤的,然后又有那帮文臣在耳边不断地吹风,朱由检脑热了,也不管魏忠贤对于当时的政局稳定有多重要了,先把他铲除了再说。魏忠贤是该杀,但是绝不能这么快让他脱离政局。
在朱由检即位以后,东林党势力又开始抬头了。东林党心想,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治百姓,自古皆然,从我们这拿钱那不是与民争利了?钱应该从那些卑贱的泥腿子身上刮下来,不然我辛辛苦苦读书考试成为士大夫干嘛?所以在以东林党为代表的文官集团取代了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以后,文官集团迫不及待地“拨乱反正”,降低或废除商业税,鼓足自己的腰包。然后又打着为国家着想的口号,如今正是我大明朝的危亡时刻,应当充盈国库以资国事,于是增收农业税。然后,文官发现武将身份隐隐有抬高的趋势,于是在铲除了魏忠贤以后,又迫不及待将矛头指向了武将,最有名的莫过于袁崇焕了。在这先不说袁崇焕到底该不该杀,谁都知道袁崇焕对于当时的辽东局势有多重要,文官可不管这么多,谁让袁崇焕威胁到他们了呢?朱由检也是昏庸无能,文官说杀了袁崇焕,他就真的杀了袁崇焕,每个朝代的开国和即将灭亡的末期,武将的重要性可以说是超过文官的。袁崇焕被杀了,武将心里更慌了,我们辛辛苦苦打战,你们不管不问***,跟你们混太危险了,我们还是投降清朝吧。
东林党如果在天启年间当政,或会加速明朝灭亡。
东林党有真君子,但更多的是***清流,更多的是自私自利的小人,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钱谦益,这老货在南京城破时,面对柳如是“殉国”的建议却不要脸地说水太冷,然后转身剃发蓄辫降清了。明末的希望既不在魏忠贤身上,也不在东林党身上,东林党比魏忠贤更加不堪重任。让东林党提前当政,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地加重对百姓的剥削,只会加快“张献忠”、“李自成”这样的农民起义领袖的产生,从而加速明朝的灭亡。
不会,并且明朝会死得更快。
明朝灭亡是体制性崩溃,是大明王朝的制度走向末日了,东林党也只是这个体制内的一部分,他们不会真正去改变这个体制,也就无法拯救大明王朝。
明朝末年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钱,即财政紧张,造成朝廷缺钱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皇室铺张浪费、奢靡过度;比如东北边患不断,需要大量军队在前线打仗;比如东南富庶之地的土地都被宗室或大地主占有,朝廷收不到税。所以张居正才推行一条鞭法,希望扩大税源,维持朝廷的财政平衡,但到天启年间,一条鞭法带来的税源扩张也不足以支撑朝廷财政了。
所以天启年间推出了各种新税,比如征收工商所、矿所,而这势必触动江南工商阶级和小地主的利益,恰巧东林党人的出身大多是工商阶级和小地主,这自然遭到他们反对,所以江南不断爆发民变,只要朝廷试图向工商业征税,东林党人必然站出来加以反对,朝廷收不到税就难以维系。
张居正推行的税收改革,主要就是从农业税转向工商税,这极大触动江南工商利益集团,东林党也是在此时形成的,张居正死后,东林党人当权,张居正推行的税制改革被废除,朝廷的赋税重担又落到了农民阶层头上。
这就导致了非常奇妙的现象:江南富庶之地,工商业发达,但却不向国家缴什么税,北方农民本就贫困,但却不得不向朝廷大量纳税,于是民变迭起。
等到魏忠贤上台,他开始对江南富庶之地加税,由此引起东林党人极大愤怒,天启帝死后魏忠贤失势,东林党重新得势,工商税再次被废除,于是北方农民不得不承担更重的赋税,如辽饷、练饷、剿饷,不堪重负的农民终于在李自成的带领下推翻了明朝,这个时候东林党消失不见了。
明末就是东林当政啊,崇祯虽然刚愎自用,但也不是毫无主见,当政期间首辅换了17个之多,虽有生性多疑的毛病,但更多是为了夺回权利,加强皇权,可惜最后失败,如卢象升、孙传庭战死,下面大臣谎报军情,污蔑他们或临阵脱逃或指挥不利,被蒙蔽如此,崇祯并没有厚抚忠心战死将领家人,寒了将士们的心,最后在崇祯与东林党的内斗中,明遂亡。
东林党当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万历时期,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党争起源于万历帝爷爷嘉靖帝时期,万历年间,立太子争国本中,万历想立三子福王朱常洵,东林党坚持明朝立储制度,支持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最终成功,气的万历之后怠政多年,东林党借此机会整合其他朋党,最终一党独大,在万历后期实际上隐性控制朝政,泰昌帝登基后,一大亮点首先废除臭名昭著的矿税,其实真实的情况是矿税是商业税的一种,所谓百姓怨声载道实际上是受益者江南士族不满意,而东林党代表的就是江南士族的利益,最终废除矿税,随后“红丸案”泰昌帝登基仅仅一个月驾崩,天启帝登基,天启帝重用魏忠贤,天启年间可以说是皇权代表者阉党与东林党斗争,想收回皇权,最终天启在位几年,同明武宗一般落水染病而死,这其中有没有东林党背后的猫腻,还真是耐人寻味,崇祯帝登基后先除魏忠贤,太监中再没有魏忠贤一般的人物,崇祯孤掌难鸣,最后明亡。
要说阉党当政最接近的就是天启朝,以现在资料参考推理,天启帝并不是“木匠皇帝”那样简单,起用魏忠贤坐看其搞的朝廷乌烟瘴气,是想稳坐幕后回收皇权,而魏忠贤虽然心狠手辣,但是事关国家大事还是尽心尽力的,站在皇帝这方考虑,比之江南士族代表东林党利欲熏心之辈,强了不知多少。
东林党独大起源于万历朝,巩固于泰昌朝,天启帝时起用阉党打压夺权,崇祯帝时孤掌难鸣,空有心而无力,明亡也代表了天启帝、崇祯帝两兄弟的回收皇权彻底失败,更是搭上国家陪葬。
身为皇权附属品阉党,好若皇权影子,甚至与皇帝保持一致,也很好控制,没有皇帝支持,赐死很简单的事情,阉党当政,虽乌烟瘴气,虽是文人黑暗时代,但是的确比江南士族代表东林党务实,比之强了不知多少,明朝的命运或许会被改变,可惜历史没有***设啊……
成为士族利益的代表者东林党可以说是晚明不可忽略的势力,隐性控制朝廷,利欲熏心,明亡之源就在于东林党乱政和崇祯无中兴之才,朝堂之上都烂到根子里,不亡才怪,后世清朝吸取明亡教训,康熙帝打压江南士族,雍正帝打击朋党萌芽,使晚明弊端没有再现。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喜欢就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上女人当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上女人当政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