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哪本书写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哪本书写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那些事唐朝那些事儿这两本书写的真实吗?请给出详细理由?
如果把当年明月比作医生的话,那大明朝无疑就是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当年明月是把大明朝的病症从头到脚描叙了一遍,并且粗略的点出了致使他患病的一些原因。
历史的魅力正在于给人以思考和暇想。明朝那些事作者只是用小说的笔法叙述史实。参考的都是正史以及名家文章书籍。真实性不容置疑,但历史的难点在于你不可能百分百地还原场景,尤其是主人公的内心。所以不同学者对同一史实的发展,原因和影响都是见仁见志的,但都是负责任有理论依据的。《明朝那些事儿》里说张居正和冯宝排挤高拱,后来又有陷害高的意图。而百家讲坛郦波先生说那都是冯宝干的,事实上除了张本人,我们都不知他的真实想法。
另外,《明朝那些事》里的严嵩和方志远先生所讲的人物性格和作风也不大一样。但这个分歧融入了个人情感。 另外还有对万历的看法,《明朝那些事》认为万历二十年之后明政局混乱,但民间繁荣,学术活泼。阎崇年在《明亡清兴六十年》里认为明亡于万历。
《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在博客上连载的博文,这些博文至今还在,大家可以去看看,基本上都是日更的。
业余时间,要做到日更,要花时间去搜集史料、解析史料、消化史料,要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还得用一种大家比较乐于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说实话,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也已经比当时盛行的三无网文和地摊文学靠谱太多太多了。
从第一篇发布 2006-05-23 18:05:43 到 最后一篇的2009-04-10 19:28:42 ,三年时间,1779篇博文,他坚持下来了,写成这本书时,他还不到30岁。
他当然不可能方方面面考证明白,也不可能事事客观公正判断准确不掺杂个人感情,更不可能没有疏漏、错误。
要说严谨,即便像顾诚先生那样以数十年积累而终成一部《南明史》,自言【不满足于“言必有据”、“无一字无出处”,而是力求在史实上考订准确】,却也十分谦虚的表示:“知识是没有止境的,在我涉猎的明清史领域内,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知识相当有限,许多问题仅具一般常识,甚至毫无所知。实事求是的对待学问,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切忌把治学看得太容易,切忌过高估计个人的能耐”。
不管是《明朝那些事儿》还是《唐朝哪些事儿》,历史的魅力在于给人以思考和暇想,两个作者都是根据自己掌握的史料,学识研究得出的结论,都是有价值的。
大明王朝时是用什么东西写字?
毛笔书法作品,大明王朝看住的确不错,那场景,人物刻画,服饰,剧情还有那么多老戏骨,真是良心剧,每年都要追剧。越看越好看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有味,唉!近几年少有的历史剧,真希望多拍点这么多好的剧,给人民带来好的***片…,感谢老戏骨,感谢中国***
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哪一段书写最让你着迷?
最喜欢撰写明孝宗朱佑樘的部分。
通过《明朝那些事儿》了解到他,明孝宗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幼年经历最坎坷的皇帝之一了,不被父亲知道自己的存在,成日在后宫厉后万贵妃的***下躲躲藏藏,随时有生命危险,好不容易被承认身份便痛失慈母… 但却像伏尔泰所说的那样“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个人非常让人感动。
不是因为他生前所处的高位加持,也不是因为权力争夺的波云诡谲,仅仅是他这个人,屡处绝境而不生怨怼,历经磋磨却从未蹉跎,数十年如一日恭俭克制,勤政爱民,在其父所留下的一个国纲弛坏的国家开创了“弘治中兴”,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坚守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明史》有言 “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淳朴未漓。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
明孝宗是当之无愧的值得被历史、人民铭记的好人、好皇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哪本书写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哪本书写明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