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上的早朝,明朝早朝制度

kodinid 1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上的早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上的早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多久上一次早朝?
  2. 明朝太子上朝吗?什么日子上朝?一年上朝几次?
  3. 明末皇帝上朝吗?
  4. 明朝官员上朝需要跪着吗?
  5. 明朝武官能上早朝吗?有何依据?

明朝多久上一次早朝?

明朝没有明确的规定,大部分明朝皇帝都不爱上朝,在当时上朝也不是为了讨论国家大事,按照规定每次常会最多讲三件事,并且这三件事早就已经抄送给各部大臣了,上朝主要是为了彰显皇室威严,并没有实际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是三日一朝,也有的皇帝隔日上朝,叫“间日朝会”,康熙为代表的勤劳皇帝是每日一朝。

明朝历史上的早朝,明朝早朝制度-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崇祯一心中兴,每天都上早朝,一天一次。明孝宗当初更勤政,还会上个午朝,一天两次。万历皇帝在前期很勤政,但是从万历15年就开始不怎么上朝,直到万历48年驾崩,一直如此。

还有特例,比如过年,祭天,成婚(迎娶皇后)的时候是不上朝的。

古代皇帝一般是在早上4、5点左右上早朝。

明朝历史上的早朝,明朝早朝制度-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 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明朝太子上朝吗?什么日子上朝?一年上朝几次?

太子不是必须要上早朝的。上早朝的官员(文武官员)合称为“大班”,公侯、驸马、伯等自成一班“勋戚班”,太子不在两班之中。如果皇帝需要太子上朝,他就上朝呗。如果没有皇帝的命令或者准许,太子是不用去的。

明朝历史上的早朝,明朝早朝制度-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末皇帝上朝吗?

明初皇帝都上朝,开头不上朝的武宗朱厚照,前期是半公半玩,正德后期就是长期不上班,世宗朱厚熜也是开始很勤政,往后就忙炼丹了,也就不上班了,神宗朱翊钧是懒人,张居正没死不用他操心,张居正死了,慢慢他也就不管事了。熹宗朱由校也是不上班,做木匠呢。执政时间最长的两位皇帝都是旷工达人。

明朝官员上朝需要跪着吗?

流行的说法是唐时以前大臣坐着,宋站着,到了明清就得跪着,以此证明专制奴役愈发深入。有那么一点道理。不过下跪这个始于明确不合理,毕竟宋后面是元这个异族政权

元实施的是民族歧视政策,从上到下依次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受歧视的***即使在朝廷为官也是低人一等,下跪都算轻的,触犯龙颜甚至当庭打***,士人颜面荡然无存。

元被推翻以后,“好”的制度当然要继承,下跪这种树立皇帝权威,避免乱臣谋反就顺理成章的保留了,正所谓明承元制是也。

明朝武官能上早朝吗?有何依据?

明代早朝现实门上“鼓三严”,在三通鼓后百官排队等着钟鸣开门之后入内。文武官员分为左右两列进入。待皇帝进入安坐之后,由鸿胪寺“唱”入班。此时文武官员左右两班齐进,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之后行礼,奏事。

在明朝,早朝的分量最重,尽管还存在着晚朝等形式,但是基本是作为早朝的补充,形成了早朝独重的局面。晚朝仅仅只是作为当日重要事情的补充,参加者极为有限,且礼仪较之早朝也是较为简单,君臣之间可以从容的展开讨论。另外,明朝早朝所进行议论的事件极为繁杂,不仅仅涉及到国家中发生的大事,更是连细微小事也是由皇帝亲自处理,如***财物等等。这也与明朝皇帝一直以来对于权力的控制有关。有明一代,皇帝废丞相,权力得到了空前的集中,自身对于事物的处理量也就日渐增加。这也就导致了在早朝中的所有事情都需要请旨,没有皇帝的指令是不可以所以实行。因而皇帝也需要每日都进行早朝,早朝也就成为了固定的政治生活形式被延续了下来。但是随着明代后期政治荒废,早朝的功效也就大不如前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上的早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上的早朝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上朝 明朝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