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中历史明朝知识框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高中历史明朝知识框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代历史演义小说结构特点?
明代历史演义***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章回体结构:明代历史演义***大多***用章回体的形式,这种形式以回为单位,每回相对独立,但又与其他回目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完整的故事体系。这种结构形式便于作者灵活处理历史事件和人物,也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历史与虚构相结合:明代历史演义***在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时,往往***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一方面,作者会忠实于历史事实,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相;另一方面,作者也会根据需要对历史***和人物进行虚构和加工,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线索分明:明代历史演义***的故事线索往往非常清晰,以主要人物或***为主线,通过各种线索将各个故事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体系。这种结构形式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注重人物塑造:明代历史演义***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描写,作者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从而增强对历史***的理解。
总的来说,明代历史演义***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章回体结构、历史与虚构相结合、线索分明以及注重人物塑造等方面。这些特点使得明代历史演义***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明朝历史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朱元璋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二)司法方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设立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1、原因: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明朝主要史实
(一)明朝的建立
1368年,参加元末红巾军起义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二)专制主义统治的加强(重点)
1.废丞相—加强皇权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重八,自小贫苦,当过和尚要过饭。但是人家人穷志不短,投军到郭子兴的部队,驱除元朝建立明朝,国号洪武。
太祖的长子朱标,马皇后所生,立太子,不幸病故。复立皇孙朱允炆为帝,号建文。太祖四子朱棣,封燕王。建文帝削减番王势力,燕王不甘平庸,起兵造反,攻下京城,国号永乐。方孝儒不服,被诛十族。血染京城!
明代北京城的特点和规模初中历史?
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迁都北京。北京城在元都旧城基础上多次扩建,相较原城更加宏伟、壮观。城墙全部***用砖砌,城濠用砖石砌驳岸,有石桥横跨于 城濠上。城门外加筑月城,城的四隅都修建角楼,全城的中轴线上设有钟楼,从永 定门经正阳门、大明门、紫禁城、万岁山,再到鼓楼、钟楼,轴线长达8000余米。
轴线上的层层门殿,坛庙、官衙、城阙等对称设置于轴线两侧,使纵贯全城的轴线 格外突出。北京宫殿是现存中国古代最大的建筑群,宫殿的营建始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历时三年,共建房间8350处。
北京宫殿照明初南京宫殿的“外朝内廷”、“东西六宫”、“三朝五门”、“左文华、右武英”、“左祖右社”、人工堆砌“万岁山”等做法,规模更大。 明中期以后,利用元代遗留的“太液池”,不断扩大开挖,并围绕“太液池”大肆兴建亭台殿阁,成为***重要的园林。
宫城(紫禁城)纵横各760米与960米,四面开门,四隅设角楼。全城分外朝和内廷,外朝供处理朝政、举行典礼、召见大臣、接待宾客等,内廷是皇室居住和生活的场所。 外朝以中轴线上的奉天、华盖、谨身三殿为中心,用穿堂联结,左前(东)方配置文华殿,右前(西)方配置武英殿,形成“品”字形格局。
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偏殿,用来召见臣 下和休息。内廷以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为主,也以穿堂相联, 是皇帝和皇后的住所。在中宫的东侧有东六宫,西侧有西六宫,是妃子和宫女们的居所。 为了表示“敬天法祖”的思想,明朝的北京还修建了许多祭祀性的坛庙,有太庙、社稷坛、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
天坛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修建, 嘉靖增建、改建,在1530年形成了至今的规模,总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宏伟壮丽, 庄严肃穆。天坛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 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
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 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中历史明朝知识框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中历史明朝知识框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