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题目人教版16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题目人教版16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说明朝历史不能信?
1.《明史》可信,而且非常可信。
2.否定《明史》,要有证据。仅仅因为清朝***修史、就一定会乱写,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可取。
3.《明史》及清朝皇帝客观的评价了明朝的皇帝。认为朱元璋雄才大略,是汉、唐、宋之首。
4.就是清朝的皇帝对明朝的也是赞美有加的。顺治帝曾说明太祖“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当然还有其他人像康熙帝也曾说过明太祖“治隆唐宋”。
明朝没有自己的史官吗?为何明朝历史被清朝黑的一塌糊涂?
太史(监/局/院)在明、清两代称钦天监,主司天文历法,而修史则归翰林院。一修前朝史(宋濂等修元史、张廷玉等修明史),二记当朝事。
《明史》是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共332卷,仅次于《宋史》496卷(脱克脱等,清收录于《四库全书》),说明了宋、明的文化社会发达程度。
《明史》的编纂水平很高,但由于满清贵族的器量所限和文字狱,很多史料甚至《宋史》、《元史》被大量删改。仅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13600卷、15万册,销毁版片170馀种、8万馀。销毁档案1000万份,三千余件。“十不存一”。大量珍贵古籍失传。
如此以来,《明史》的史量和真实性就大打折扣,否则以编纂者的水平,其卷数应超过《宋史》。
同为外来入主,对汉文化的态度,满清比蒙元相差甚远,也说明了其文化的贫乏和不自信,而掩盖出身等事实,造成强于前朝的印象,残断文化利于统治。
明朝是有史官的,而清修《明史》并没有黑明朝。有这样认识的人基本上是人云亦云,或者是为了黑而黑,就是纯粹的看不上清朝。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对比,比一比就知道谁在黑了。举几个大家比较熟知的历史事件让大家自行判断。
第一朱标的出生之谜?
据明朝编纂的《南京太常寺日志》记载,太子朱标并非马皇后所生,而是李淑妃所生。但李淑妃他爹是朱标出生后才投奔朱元璋的,况且朱标出生时李淑妃才八岁左右,怎么可能生下朱标?
《明史》记载朱标和生母存疑的朱棣同为马皇后所生。
第二应州大捷死亡人数之谜。
- 应州大捷大概的情况(就不细说了)就是蒙古小王子率领五万铁骑犯大同,正好碰见了偷跑出来的,自称威武大将军朱寿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率领五万明军和蒙古军队鏖战一天多,并亲自上阵杀敌手刃一名敌军,击退了蒙古小王子。但最后双方的伤亡数字就有点意思了,《明武宗实录》记载“蒙古军阵亡16人,明军阵亡52人”双方十来万人在一起打了一天,而明武宗还亲***了一名敌兵,结果加在一起死了不到一百人。你可以想一想。
- 而清朝人大概也和你一样不相信这种奇葩的事,但又找不到具体的伤亡数字,所以《明史》直接选择不写伤亡数字,只写战斗的过程。
- 第三方孝孺灭十族事件
- 方孝孺灭十族最早的出处是祝枝山写的《野记》,之后有一些民间的,半官方等等记载则越写越邪乎,说方孝孺被杀十族,共计873人,最后只有一幼子逃脱,隐姓埋名存活于世。
- 而《明史》并没有说过方孝孺被杀十族的事,只说他被夷其族(大概率是只有父系亲戚跟着吃瓜烙了),并没有说夷了几族,杀了多少人。
- 至于其它的比如火烧庆功楼,送徐达蒸鹅什么的,《明史》根本就没说过。所以大家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看《明史》,自己做出判断,看看到底是不是在黑明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题目人教版16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题目人教版16课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